昌知郦忠直,纵令去,还答傕,言追之不及。

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傕自以为得鬼神之力,乃厚赐诸巫。

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傕觽叛,稍衰弱。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闲。[一]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汜走南山,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傕、汜悔遣天子,复相与和,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

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二]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三]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车。太尉杨彪、太仆韩融近臣从者十余人。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并与奉、承持政。遣融至弘农,与傕、汜等连和,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马数乘。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四]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奉、暹、承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下轵道,张杨以食迎道路,拜大司马。语在杨传。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闲。州郡各拥兵自韂,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闲。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昌知郦忠直,纵令去,还答傕
  • 注释:张昌知道郦忠直忠诚正直,就让他离开,然后回来回答张召。
  • 译文:张昌了解到郦忠直的忠诚与正直后,允许他离开,并返回来回应张召。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张昌对郦忠直的信任与尊重,也展示了张召在处理内部事务时的智慧与策略。
  1. 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
  • 注释:天子派遣左中郎将李固持节任命张召为大司马,位居三公之上。
  • 译文:天子让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授予张召大司马之职,位列三公之上。
  • 赏析:此举表明了朝廷对张召的极高评价和信任,也反映了张召在军队中的崇高地位。
  1. 傕自以为得鬼神之力,乃厚赐诸巫
  • 注释:张召自认为得到了神明的帮助,因此给予许多巫师丰厚的赏赐。
  • 译文:张召认为自己获得了神鬼的力量,于是给予众多巫师丰厚的赏赐。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张召迷信神灵,过度依赖宗教力量的行为,以及他对巫师的依赖。
  1. 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
  • 注释:张召的将领杨奉和其他军吏宋果等人密谋杀害张召。
  • 译文:张召的将领杨奉以及其他军吏宋果等人密谋要杀死张召。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张召身边的将领和官员们对他的不满和阴谋,以及对张召的威胁。
  1. 事泄,遂将兵叛傕
  • 注释:事情败露后,杨奉率领部下叛离张召。
  • 译文:事情败露之后,杨奉率军背叛了张召。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杨奉对张召不满的情绪以及他最终选择背叛的决定。
  1. 傕觽叛,稍衰弱
  • 注释:张召的军队开始反叛,逐渐实力减弱。
  • 译文:张召的军队开始叛乱,势力逐渐削弱。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张召统治下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他的部队内部的动荡不安。
  1. 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闲
  • 注释:张济亲自从陕州调解,天子才得以出逃,到达新丰、霸陵一带。
  • 译文:张济亲自从陕州调解矛盾,天子才得以脱身,到达新丰、霸陵一带。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张济在政治危机中的应对措施,为天子的逃离提供了机会。
  1. 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
  • 注释:郭汜再次企图胁迫天子返回都城郿县。
  • 译文:郭汜又企图逼迫天子回到郿县。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郭汜对天子的控制欲望,以及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1. 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
  • 注释:天子逃往杨奉的营地,杨奉进攻郭汜并将其击败。
  • 译文:天子逃往杨奉的营地,杨奉出击,将郭汜击溃。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杨奉的军事才能和对天子的保护,同时也揭示了郭汜的威胁被成功阻止。
  1. 汜走南山,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
  • 注释:郭汜逃往南山,杨奉及将军董承将天子带回到洛阳。
  • 译文:郭汜逃往南山,杨奉将军董承护送天子回到洛阳。
  • 赏析:这句话标志着天子安全地回到了洛阳,结束了这次危险的流亡。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斗争,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争夺。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