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在诩传。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从破袁谭于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二]子泉嗣,坐与魏讽谋反诛,国除。

注[一]傅子曰: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吴书曰:绣降,*(凌统)*用贾诩计,乞徙军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绣又曰:“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绣,皆听之。绣乃严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备,故败。

注[二]魏略曰: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公孙瓒之死

在三国乱世中,群雄逐鹿的岁月里,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名字——公孙瓒。公孙瓒字伯珪,出身辽西令支,一个以貌美、声音洪亮著称的武将世家。他的一生,既有过驰骋沙场的豪迈,也有被命运捉弄的无奈,尤其是他在官渡之役后,被袁绍所败并困于高楼,最终引火自焚,结束了他悲壮而传奇的一生。

公孙瓒的故事,犹如一首悲歌,回旋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从其年轻时的机智与辩才,到后来成为幽州的翘楚,再到身陷囹圄,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然而,正是这出戏,让人深刻体会到,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普通百姓,都逃不过历史的车轮。

公孙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在光和年间,因平定凉州叛军有功而被封为破羌将军。然而,随着天下户减耗,公孙瓒虽手握重兵,却始终难以改变战局。他的勇猛善战,使得他在塞北威名远扬,甚至使得鲜卑人对他畏惧三分。但好景不长,他的自负与骄傲,终于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逐渐掌握了北方的大权,而公孙瓒则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强敌,公孙瓒曾试图通过联姻来缓和矛盾,甚至不惜劫持朝廷使者以求得外援。这一行为虽然一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也让他陷入了更被动的局面。最终,当公孙瓒陷入绝境之时,他选择了引火烧自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公孙瓒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的陨落,也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孙瓒或许只是一个过客,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