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典略曰: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修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臣松之谓张修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

诗句及译文

第一句

“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

  • 注释: 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妖贼张角起义。”三辅”指汉朝的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
  •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间出现了大量的妖贼和起义者。

第二句

“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

  • 注释: “光和中”指的是东汉灵帝时期,也就是公元178年至184年;而”张角”和”张修”则是当时的两个重要邪教领袖。
  • 赏析: 这句话说明了当时不仅有张角这样的大规模起义,还有张修这样的小规模但极具破坏力的宗教组织出现。

第三至第六句解释

这些句子主要讲述了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教义:

  • 太平道: 这是一种宗教或哲学信仰,主张通过冥想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宇宙秩序的和谐。张角自称能与神明沟通,并教导信徒进行某种仪式(九节杖符祝法)。
  • 五斗米道: 这是张修所创的另一派别,其特点包括静室修行和对老子五千文的研读,以及祭酒的角色等。

第七句

“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

  • 注释: “鬼吏”指的是执行祭祀活动的神职人员。”请祷”是一种祈祷仪式,目的是请求神灵保佑或者解决疾病问题。
  • 赏析: 这一部分描述了太平道中的一些具体活动,如祭祀和祈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需求和迷信思想。

第八句

“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

  • 注释: 这段描述了治病过程中的一种神秘做法,即书写病人的姓名并祈求宽恕,然后将其制成三个版本:一个放在山上,一个埋在地下,最后一个投入水中。
  • 赏析: 此句揭示了太平道对于疾病的治疗理念和方法,虽缺乏科学依据,但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最后一句

“令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

  • 注释: 由于五斗米道要求信徒家中必须提供五斗米的供应,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五斗米师”。这种教义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治愈疾病,只是一些迷信行为。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局限,许多不明智的人盲目跟随。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五斗米道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和信徒们的盲目性。

结论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基本教义和实践方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虽然这种宗教活动缺乏科学根据,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