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

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白,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者?”

羲犹不能纳。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说爽,使早自归罪。爽于是遣允、泰诣宣王,归罪请死,乃通宣王奏事。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

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于是收晏等下狱。会公卿朝臣廷议,以为“《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托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扬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

诗句

  1. 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 注释:曹爽接到司马懿上奏的内容,但无法理解,处于极度困境中,不知道该怎么办。
  • 赏析:这句表达了曹爽在面对司马懿的上奏时感到困惑和无助,突显了他的困境。
  1.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
  • 注释:大司农、沛国人桓范得知军队起事的消息后,没有响应太后的召唤。他伪造诏书打开平昌门,夺取武器,并劫持了守门的守卫,向南投奔曹爽。
  • 赏析:这里展示了桓范的机智和勇敢,以及他对形势的判断,选择了一条可能帮助曹爽的道路。
  1. 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
  • 注释:司马懿知道这一切后,说道:“桓范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曹爽肯定不会采用桓的计划。”
  • 赏析:司马懿对桓范的计划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可行,但对曹爽的疑虑。
  1. 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 注释:桓范劝说曹爽让皇帝亲自前往许昌,以招募外部的军队。
  • 赏析:通过这一策略,桓范试图改变当前的局势,吸引更多的力量支持。
  1. 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白,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者?”
  • 注释:曹爽兄弟还在犹豫,桓范再次劝说曹羲说:“现在明白过来,你家族想要摆脱贫困和低贱的地位,还有机会吗?况且一个人只要拥有一个被质的人,就可以生存。现在你跟着天子一起行动,令全国的人都服从你们,谁敢不服从呢?”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桓范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暗示了曹爽的困境。
  1. 羲犹不能纳。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说爽,使早自归罪。
  • 注释:曹羲仍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时,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向曹爽游说,促使他早点认罪自首。
  • 赏析:许允和陈泰的努力显示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影响力,也揭示了曹爽面临的压力。
  1. 爽于是遣允、泰诣宣王,归罪请死,乃通宣王奏事。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
  • 注释:曹爽于是派许允和陈泰到司马懿那里承认错误并请求死刑。然后他们通读司马懿上奏的事情。因此,曹爽和他的兄弟们都被免除了官职,并以侯爵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 赏析:这是曹爽屈服的表现,也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