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王经亦与允俱称冀州名士。甘露中为尚书,坐高贵乡公事诛。始经为郡守。经母谓经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过不祥,可以止矣。”经不能从,历二州刺史,司隶校尉,终以致败。允友人同郡崔赞,亦尝以处世太盛戒允云。
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伏易》所着,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
诗句释义及译文:
渭河王经,字子修,与曹真一同被誉为冀州名士。在甘露年间担任尚书,因高贵乡公的事务被诛杀。开始时他任郡守。他的生母对他说:“你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官位到了二千石,物极必反,应该停下来了。”王经没有听从她的话,历任二州刺史、司隶校尉,最终导致失败。崔赞是王经的朋友,也是同郡人,他曾以处世太盛警告王经。
评曰:夏侯惇、曹真两家世代结亲,所以夏侯惇、曹真等人都以亲近故旧、家族为重,地位贵重于当时,他们左右勋业都有功绩。曹爽德性浅薄地位尊贵,沉溺于过分的享受。这是《伏羲易经》所指出的,也是道家所忌讳的。夏侯玄以其规格和局度闻名,世人称颂,然而他和曹爽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即使如此荣贵,却未听说他能够匡正纠正错误,引进优秀人才。由此论述,怎能避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