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馀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太祖乃止。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逼、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钟繇」。

”`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荀彧字文若,颍川颖阴人也。少时与张邈同游学,后为曹操掾属,历事多官,以忠亮称。太祖征袁术,至寿春,彧从行。袁术败,军还,太祖欲自将征吕布。彧谏曰:“明公亲率甲卒,将图山东,而吕布乃此际求割地自居,此放虎尾也,急当斩之。将军一举一动,人皆瞻听,不可不察。”太祖从之,遂破布军。后击谭贼于南皮,谭叛,斩谭于南皮。冀州平定,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于是封陵树亭侯。

荀彧在《三国志》中被描述为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他的政治见解和军事策略对曹操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仅协助曹操击败了多个敌人,而且在曹操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荀彧的智慧和忠诚使他成为三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默默无闻,只有汉阳人阎忠特别看中他,说他有张良、陈平的奇才。被举荐为孝廉,任郎官。正始时期(240~248),追谥荀攸为敬侯。贾诩传,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人。少年时默默无闻,只有汉阳人阎忠特别看中他,说他有张良、陈平的奇才。 被举荐为孝廉,任郎官。后为曹操所重,参与军事决策,以其机敏和智慧闻名。他在多次战役中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在与袁绍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贾诩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顾问,他的策略和战术对曹操军队的胜利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在面对强敌如袁绍时的冷静判断和巧妙应对,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智慧。尽管在正史中的记载不多,但通过其他资料可知,贾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荀彧和贾诩在《三国志》中所展现的军事智慧和政治远见,不仅使他们个人声名显赫,也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决策和战略在三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评价和文化认知。《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军事动态的生动展示。通过对他们的故事和决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变化过程,以及这些人物如何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