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是一段关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荀彧的评价和评价过程。以下是对这段文本的逐句解读及其注释:

文中提及曹操(即太祖)在迎接汉献帝后,袁绍内心不服且心存不满。袁绍统一了黄河朔方之后,天下诸侯都畏惧其强大,而曹操正忙于东边的吕布问题和南边的张绣问题。然而,张绣却在宛城打败了曹操的军队。袁绍因此更加骄傲自大,他给曹操写信,言辞傲慢无礼。曹操对此非常愤怒,他的一举一动都与平常不同,众人都认为这是由于张绣的战败导致曹操的失利。

钟繇向荀彧询问此事,荀彧说:“您聪明绝顶,一定不会追忆过去的失败,大概有其他担忧。”当曹操问及此情况时,荀彧便将袁绍的来信展示给曹操,并问道:“现在要讨伐不义之人却力不能敌,您认为该怎么办?”

荀彧回答说:“历史上的成败,确实要看是否有才能之人,如果一个人虽然弱小却能变得强大,那么即使不是他,只要他变得强大,也可以变得弱小。比如刘氏与项氏之争,足以作为明证。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而已。袁绍外表宽厚内心忌惮,任用人时疑虑重重,您则明智不拘泥于形式,只选用合适的人才,这就是度的优势。袁绍做事迟缓,决策犹豫不决,失策在于缺乏先见之明。您能够断大事,应变无方,这就是谋的优势。袁绍用兵宽缓,法令不严立,尽管士卒众多但实际难以使用,而您法令严明,赏罚必定执行,士卒虽少却愿意拼死作战,这就是武的优势。袁绍凭借世袭的爵位从容地掩饰自己的智谋,以获取名誉,所以多数士人中那些寡言少语、喜欢探究的人往往归附于他。而您以至仁之心待人,真诚相待并不虚美,行事严谨节俭,并且对于有功之人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心正直、实际有用的人士都非常愿意为所用。这就是德的优势。有了这四点优势辅佐天子,扶正义而征伐四方,谁敢不听从您的号令?”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

译文:

文中提到曹操迎回汉献帝后,袁绍心生不满,因为他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后,全国的人都畏惧他的强盛,而曹操正在忙于对付东部的吕布和南部的张绣。张绣在宛城击败了曹操的军队。袁绍因此变得更加傲慢,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言辞傲慢无礼。曹操对此感到愤怒,他的一举一动都与平常不同,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张绣的战败导致曹操的失败。

钟繇向荀彧询问此事,荀彧认为曹操不会追忆过去的失败,因为曹操一定还有其他的担忧。随后,曹操向荀彧询问袁绍的来信内容并问道:“现在我要讨伐不义之人却力不从心,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荀彧回答说:“历史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拥有才能之人。如果一个人虽弱小但能变得强大,即使他不是那个人,只要他变得强大了也能变得弱小。比如刘氏与项氏的斗争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袁绍外表宽厚但内心多疑,任用人时也总是疑虑重重,而您则聪明不羁,只选用合适的人才,这就是度的明显优势。袁绍做事迟缓,决策犹豫不决,失在缺乏先见之明。您能够果断处理大事,应对变化无方,这就是谋的优势。袁绍用兵宽缓,法令不严明,尽管士卒众多但实际难以使用,而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少但愿意拼死作战,这就是武的优势。袁绍凭借世袭的爵位从容地掩饰自己的智谋,以获取名誉,所以多数士人中那些寡言少语、喜欢探究的人往往归附于他。而您以至仁之心待人,真诚相待并不虚美,行事严谨节俭,并且对于有功之人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心正直、实际有用的人士都非常愿意为所用。这就是德的优势。有了这四点优势辅佐天子,扶正义而征伐四方,谁敢不听从您的号令?”

赏析:

本文是对曹操的赞誉之一,通过分析曹操在面对挑战时的决策和智慧,凸显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形象。文章通过对荀彧的分析,展现了曹操能够正确评估形势并作出英明决定的能力。此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也反映出曹操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领导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