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
诗句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
译文
陶谦死后,曹操打算立即夺取徐州,但回来后再平定吕布。荀彧说:「从前高祖在关中稳固政权,光武在河内向内固守,他们都深根固本来控制天下,进可以战胜敌人,退可以坚守阵地,所以即使遭遇困境也能成功完成大业。将军您本来是从兖州起兵的,平定了山东的叛乱,百姓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而且黄河、济水这两个地区是天下的战略要地,现在虽然被破坏了,但还是容易自我保全。这也是将军的关中和河内的屏障,不能不先加以平定。现在如果打败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向东攻打陈宫,陈宫一定不敢向西观望。趁他们空虚的时候,再派军队去收割成熟的庄稼,储备粮食,一举就能打败吕布。打败吕布后,再去联合扬州共同讨伐袁术,这样就可以威胁到淮水、泗水一带。如果放弃吕布而向东进军,那么兵力太多会不够使用;兵力太少的话,那么民众就会都守着自己的城堡,得不到补给。」
注释
- “陶谦死”:指陶谦去世。
- “太祖欲遂取徐州”:指的是曹操打算立即攻取徐州。
- “还乃定布”:回到后方才最终平定吕布。
- “昔高祖保关中”:指的是西汉高祖刘邦在关中地区稳固自己的政权。
- “光武据河内”: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内地区巩固自己的政权。
- “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都是通过建立坚固的基础来控制整个天下。
- “进足以胜敌”:表示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战胜敌人。
- “退足以坚守”:表示能够退守到安全的地方坚守。
-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因此即使是遭遇了困境也能最终完成伟大的事业。
- “兖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名,此处指曹操的根据地。
- “山东”:古代中国的地理区域名,这里泛指山东地区的叛乱。
- “河、济”:黄河和济水,古代中国的两大河流,此处泛指黄河和济水流域的地区。
- “关中”、”河内”:古代中国的重要战略位置,关中是指陕西一带,河内是指河南一带。
- “深根固本”:形容根基深厚,基础牢固。
- “制天下”:掌握和控制整个天下。
- “进”、”退”:向前和向后的意思。
- “困败”:困境或失败。
- “终济大业”:最终能完成伟大事业。
- “本以兖州首事”:最初是从兖州开始起事。
- “平山东之难”:平定了山东地区的叛乱。
- “百姓无不归心悦服”:百姓们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 “河、济,天下之要地也”:黄河和济水是天下的重要地区。
- “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即使现在被破坏,但还是容易自我保全。
- “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这同样是将军的关中和河内地区。
- “不可以不先定”:不能不先加以平定。
- “破布”:击败吕布。
- “然后南结扬州”:之后向南联合扬州。
- “共讨袁术”:共同讨伐袁术。
- “以临淮、泗”:威胁到淮水、泗水一带。
- “舍布而东”:放弃吕布而向东进军。
- “多留兵则不足用”:兵力太多会不够使用。
- “少留兵则民皆保城”:兵力太少的话,那么民众就会都守着自己的城堡,得不到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