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克?、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绍病死。太祖渡河,击绍子谭、尚,而高幹、郭援侵略河东,关右震动,钟繇帅马腾等击破之。语在《繇传》。八年,太祖录彧前后功,表封彧为万岁亭侯。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彧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彧言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旦生变,虽有(善守)[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太祖遂寝九州议。
以下是关于《三国志 · 魏书 · 荀彧攸贾诩传》的逐句翻译,包括诗句、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 诗句:六年。
译文:第六年。
关键词:六年,太祖(曹操)。
- 注释:《三国志》中记载了曹操从第六年开始在东平之安民屯兵,粮少不足以与河北相支,欲趁袁绍新败之际攻击讨刘表。
- 赏析:这里描绘出曹操开始对北方进行统一的战略布局,利用袁绍的失败来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 诗句:绍病死。
译文:袁绍病逝。
关键词:绍(袁绍)。
- 注释:曹操继续在河上屯兵,等待袁绍的病逝消息确认后,再采取行动。
- 赏析:通过这一描述,展示了曹操对局势的谨慎评估和对袁绍势力的持续关注。
- 诗句:太祖渡河,击绍子谭、尚。
译文:曹操渡过黄河,攻打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
关键词:太祖(曹操)、谭、尚(袁谭和袁尚)。
- 注释:曹操成功渡河,并在击败袁谭和袁尚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 赏析:这一行动标志着曹操对冀州地区的有效控制,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诗句:而高幹、郭援侵略河东,关右震动,钟繇帅马腾等击破之。语在《繇传》。
译文:同时,高幹和郭援侵犯河东地区,导致关西地区震动不安,钟繇率领马腾等人击败了他们。相关内容在《钟繇传》中有记录。
关键词:高幹(高幹)、郭援(郭援)、河东(河东地区)、马腾(马腾)、关右(关西)。
- 注释:曹操需要应对高幹和郭援的侵扰,这对他的北方战略构成了威胁。同时,钟繇的行动显示了他在关西地区的军事能力。
- 赏析:这段描述反映了曹操在统一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复杂地理和政治挑战,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 诗句:八年,太祖录彧前后功,表封彧为万岁亭侯。
译文:第八年,曹操表彰荀彧的贡献,并封他为万岁亭侯。
关键词:八年(第八年)、太祖(曹操)、彧(荀彧)、表封(封爵)、万岁亭侯。
- 注释:曹操认可荀彧的功勋,并赐予他侯爵的荣誉,这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认可和奖励。
- 赏析:这一行为不仅肯定了荀彧的军事能力和智谋,也体现了曹操对忠诚和功绩的重视。
- 诗句: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
译文:第九年,曹操攻下邺城,自任冀州牧。
关键词:九年(第九年)、太祖(曹操)、拔邺(攻下邺城)、领冀州牧。
- 注释:曹操在这一年内成功地攻占了邺城,并由此获得了对冀州的控制权,这是他在北方扩张的关键步骤。
- 赏析:这个行动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也是政治上的重要转变,使曹操成为了一个更强大的区域性统治者。
- 诗句: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克?、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
译文:荀彧说:「如今袁绍战败后,他的部众离心离德,应该乘着他困窘的时候,迅速平定他。但是反过来进攻荆州、河南,远离黄河长江,如果袁绍收拾残余力量,从空虚的地方出击我们后方,那么我们的大事就完了了。」
关键词:彧(荀彧)、绍败(袁绍败)、其众离心(部众离心)、乘其困(趁势)、遂定之(平定)、背?克?、豫(荆州、河南)、远师江、汉(远离黄河长江)、若绍收其馀烬(如果袁绍收拾残余力量)、承虚以出人后(从空虚的地方出击)、公事去矣(大事就完了)。
- 注释:荀彧认为当前袁绍已经败北,他的部下人心涣散,因此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快速平定战乱地区。但他也提醒曹操不要过于深入南方地区,以免被袁军反击。
- 赏析:荀彧的策略既考虑了当前的形势,又预见了未来可能的风险。他的建议对于曹操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诗句:太祖遂寝九州议。
译文:曹操最终放弃了统一九州的计划。
关键词:太祖(曹操)、寝(放弃)九州议(统一九州的计划)。
- 注释:曹操意识到统一天下并非易事,因此决定暂时搁置这一宏伟的目标,专注于当前的军事行动和内政稳定。
- 赏析:这一决策反映了曹操在统一过程中的战略调整,即根据当时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政策。
《三国志 · 魏书 · 荀彧攸贾诩传》通过详细的历史事件描述了曹操及其臣子荀彧、攸、贾诩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其中,荀彧的忠诚、谋略以及对时局的深刻理解,是曹操能够取得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成就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这些经典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命运,同时也对现代读者在面对复杂的历史问题时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