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后大鸿胪巨鹿张泰、河南尹扶风庞迪以清贤称,永宁太仆东郡张阁以简质闻。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
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宜。
王烈者,字彦方,于时名闻在原、宁之右。辞公孙度长史,高贾自秽。太祖命为丞相掾,征事,未至,卒于海表。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徙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明帝即位,太尉华歆逊位让宁,遂下诏曰:“大中大夫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囊?遭王道衰缺,浮海遁居,大魏受命,则襁负而至,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而黄初以来,征命屡下,每辄辞疾,拒违不至。岂朝廷之政,与生殊趣,将安乐山,往而不能反乎!夫以姬公之圣,而考德不降,则鸣鸟弗闻。以秦穆之贤,犹思询乎黄发。况朕寡德,曷能不愿闻道于子大夫哉!
**《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是西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本传记详细记录了管宁的生平经历和他对政治的态度,展现了他作为一个高洁之士的形象。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解释:
- 管宁的背景介绍: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即出生于北海朱虚县。在父亲去世后,中表愍其孤贫,共同给予资助,并送终。
- 与平原华歆和同县邴原的友谊: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时,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辽东。度虚馆以候之,表现出高尚的人格和对友人的重视。
- 隐居避世的决定: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反映了管宁选择归隐的决心。
- 拒绝征召的决策: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宜。王烈者,字彦方,于时名闻在原、宁之右。辞公孙度长史,高贾自秽。太祖命为丞相掾,征事,未至,卒于海表。这些描述体现了管宁对于个人道德和清正廉明价值观的坚持。
- 管宁对公孙度的回应:公孙度虚馆以候之。管宁与平原王烈等人到辽东,但未受公孙度邀请,而是选择了独立生活。
- 管宁的学术成就和政治影响: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徙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表明管宁在学术界和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及其对朝廷的影响。
- 管宁的遗产和影响: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明帝即位,太尉华歆逊位让宁。管宁被赋予高位后又坚决推辞,显示了他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人生哲学。
管宁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高洁之士,他的生平经历和选择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这篇传记,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管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