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三百户,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
诗句
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三百户,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译文
担心没有合适的人选(贤能之人),为什么担心得不到呢?(陛下)听从他的建议。(黄初年间),皇帝下诏要求公卿举荐德行高尚的人士;钟繇推荐管宁,皇帝用安车召请管宁。明帝登上帝位后,晋升为博平侯,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计一千三百户,转任为太尉。钟繇因生病请求辞职,把官位让给管宁。明帝不允许他离职。在即将举行的大典中,皇帝派散骑常侍缪袭传达诏书说:“我刚上任处理各种事务,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事情,害怕处理判断不够明智。幸有品德高尚的大臣在身边辅佐我,然而您屡次因病推辞职位。按照君主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居于高位,辞去荣华富贵和爵禄,不追求高位,古代有这样的人,但像周公和伊尹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节操,普通人做不到这一点,却希望君王能做到这一点。希望您能勉强康复参加宴会,命令百官都听从您的指挥,以便等到您到达时,我才能亲自坐上宝座。”又诏令缪袭:“只要钟繇能够康复,我就回来了。”钟繇不得已才起病。
赏析
这首诗是钟繇向明帝陈述自己因疾病不能任职的无奈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诗中体现了钟繇对治国理政的重视以及他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渴望。通过与明帝的交流,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相结合的看法,以及对于贤能之士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认识。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君臣关系,以及钟繇个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