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即位,进封兰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二百户。使至邺省文昭皇后陵,见百姓或有不足。是时方营修宫室,朗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恩诏屡布,百姓万民莫不欣欣。臣顷奉使北行,往反道路,闻众徭役,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愿陛下重留日昃之听,以计制寇。昔大禹欲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其宫室,俭其衣食,用能尽有九州,弼成五服。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于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汉之文,景亦欲恢弘祖业,增崇洪绪,故能割意于百金之台,昭俭于弋绨之服,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拓其外境,诚因祖考畜积素足,故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明帝即位:明帝即魏明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扩展。
  2. 进封兰陵侯:明帝为了表达对钟繇的尊重和感激,封他为兰陵侯。
  3. 增邑五百:增加钟繇的食邑数量,这是对他地位和贡献的一种肯定。
  4. 并前千二百户:将之前的所有食邑加起来,总计一千二百户,体现了他的庞大财富。
  5. 使至邺省文昭皇后陵:钟繇奉命到邺城去视察文昭皇后的陵墓,发现百姓中还有不足之处。
  6. 方营修宫室:此时朝廷正在大规模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7. 朗上疏曰:王朗上书表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8. 陛下即位已来:皇帝即位以来,国家的政策和制度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9. 百姓万民莫不欣欣:百姓们普遍感到幸福、快乐。
  10. 臣顷奉使北行:王朗曾奉命出使北地。
  11. 往反道路:往返于路途之间,代表长途跋涉或频繁的外交往来。
  12. 闻众徭役:听闻了诸多徭役的情况。
  13. 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其中有许多是可以免除或者减少的。
  14. 愿陛下重留日昃之听:希望陛下能够多花时间聆听大臣的意见。
  15. 以计制寇:用计策控制敌人。
  16. 昔大禹欲拯天下之大患:大禹想要拯救天下的大灾难。
  17. 故乃先卑其宫室:所以首先减轻自己的居住条件。
  18. 俭其衣食:节省自己的生活费用。
  19. 用能尽有九州:最终能够统一整个中国。
  20. 弼成五服:帮助完成周朝的五服制度。
  21. 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勾践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土。
  22. 馘夫差于姑苏:在苏州击败吴王夫差。
  23. 故亦约其身以及家:所以也节约家庭开支用于国家。
  24. 俭其家以施国:节省家庭开支用于国家建设。
  25. 取威中国,定霸华夏:取得中国的霸权,成为华夏的霸主。
  26. 汉之文景:汉朝的文景帝,也是汉代的两位著名帝王之一,他们努力恢复和发展国家的繁荣。
  27. 增崇洪绪:增添并弘扬伟大的事业和功绩。
  28. 故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因此能够保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几乎没有使用刑罚。
  29. 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孝武帝(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发动军事征服,扩大边疆领土。
  30. 拓其外境:扩大国家的外部边界。
  31. 诚因祖考畜积素足:确实因为祖先积累足够,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成就。
  32. 故能遂成大功:因此能够成功完成重大的事业。
  33. 霍去病,中才之将:霍去病是汉朝时期的一位中级将领,虽然不是最出色的将军。
  34. 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仍然因为还没有彻底消灭匈奴,所以没有建造豪华住宅。
  35. 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明智的人应该关注远处的问题,而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事务上。
  36. 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明智的人应该关注远处的问题,而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事务上。
  37. 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减少宫中的食物供应,不接受外界的礼物。
  38. 外省徭赋而务农桑:减少对外的战争,专注于农业生产。
  39. 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这样就能够保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几乎没有使用刑罚。
  40. 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汉武帝(汉武)之所以能够发动军事行动,扩张领土。
  41. 拓其外境:扩大国家的外部边界。
  42. 诚因祖考畜积素足:确实因为祖先积累足够,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成就。
  43. 故能遂成大功:因此能够成功完成重大的事业和功绩。
  44. 霍去病,中才之将:霍去病是汉朝时期的一位中级将领,虽然不是最出色的将军。
  45. 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仍然因为还没有彻底消灭匈奴,所以没有建造豪华住宅。
  46. 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明智的人应该关注远处的问题,而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事务上。
  47. 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减少宫中的食物供应,不接受外界的礼物。
  48. 外省徭赋而务农桑:减少对外的战争,专注于农业生产。
  49. 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这样就能够保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几乎没有使用刑罚。
  50. 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汉武帝(汉武)之所以能够发动军事行动,扩张领土。
  51. 拓其外境:扩大国家的外部边界。
  52. 诚因祖考畜积素足:确实因为祖先积累足够,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成就。
  53. 故能遂成大功:因此能够成功完成重大的事业和功绩。
  54. 明帝即位:明帝就是魏明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扩展工作。
  55. 进封兰陵侯:明帝封赏钟繇,给他一个兰陵侯爵位。
  56. 增邑五百:增加了钟繇的食邑数量,总共有五百户。
  57. 并前千二百户:加上之前累积的所有食邑,总共有一千五百户人家。
  58. 使至邺省文昭皇后陵:明帝派遣钟繇出使到达邺城,去检查文昭皇后的陵墓是否存在问题。
  59. 方营修宫室:当时朝廷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60. 朗上疏曰:王朗向皇帝上书表示了自己对于当前政治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61. 陛下即位已来恩诏屡布:从陛下即位以来,不断发布恩惠的诏书和政策让百姓们感到非常满意和幸福。
  62. 臣顷奉使北行:我曾被派往北方地区执行任务。
  63. 往反道路:意味着长途跋涉或频繁的外交往来工作。
  64. 闻众徭役:了解到很多徭役的情况和细节。
  65. 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其中有很多是可以免除或者减少的工作量或支出。
  66. 愿陛下重留日昃之听:希望陛下能够在日短时多花时间倾听臣子们的进言。
  67. 以计制寇:用策略来控制敌人。
  68. 昔大禹欲拯天下之大患:大禹想要拯救天下的大患和危机。
  69. 故乃先卑其宫室:所以首先减少自己的居所和享受。
  70. 俭其衣食:节俭自己和家人的衣物和食物。
  71. 用能尽有九州:最终能够统一整个中国。
  72. 弼成五服:帮助完成周朝的五服制度。
  73. 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勾践想要扩大自己的国土范围。
  74. 馘夫差于姑苏:在苏州击败吴王夫差。
  75. 故亦约其身以及家:所以也节约家庭中的消费来用于国家建设。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曹操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明帝即位、钟繇被封为兰陵侯等重要事件,同时提到了钟繇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的建树和贡献,如修建宫殿、减免徭役、提出治国方针等。此外,还涉及了王朗对于政治现状的看法和建议,以及钟繇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品德修养。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国家的治理和个人的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