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誓》曰‘六事之人’明六卿亦典事者也。《周官》则备矣,五日视朝,公卿大夫并进,而司士辨其位焉。其《记》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及汉之初,依拟前代,公卿皆亲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置尚书五人。自是陵迟,朝礼遂阙。可复五日视朝之仪,使公卿尚书各以事进。废礼复兴,光宣圣绪,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
青龙中,山阳公薨,汉主也。肃上疏曰:“昔唐禅虞,虞禅夏,皆终三年之丧,然后践天子之尊。是以帝号无亏,君礼犹存。今山阳公承顺天命,允答民望,进禅大魏,退处宾位。公之奉魏,不敢不尽节。魏之待公,优崇而不臣。既至其薨,榇敛之制,舆徒之饰,皆同之于王者,是故远近归仁,以为盛美。且汉总帝皇之号,号曰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故当高祖之时,土无二王,其父见在而使称皇,明非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赠终,可使称皇以配其谥。”明帝不从,使称帝,乃追谥曰汉孝献皇帝。
”`
《甘誓》曰“六事之人”明六卿亦典事者也。《周官》则备矣,五日视朝,公卿大夫并进,而司士辨其位焉。其《记》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及汉之初,依拟前代,公卿皆亲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置尚书五人。自是陵迟,朝礼遂阙。可复五日视朝之仪,使公卿尚书各以事进。废礼复兴,光宣圣绪,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
青龙中,山阳公薨,汉主也。肃上疏曰:“昔唐禅虞,虞禅夏,皆终三年之丧,然后践天子之尊。是以帝号无亏,君礼犹存。今山阳公承顺天命,允答民望,进禅大魏,退处宾位。公之奉魏,不敢不尽节。魏之待公,优崇而不臣。既至其薨,榇敛之制,舆徒之饰,皆同之于王者,是故远近归仁,以为盛美。且汉总帝皇之号,号曰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故当高祖之时,土无二王,其父见在而使称皇,明非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赠终,可使称皇以配其谥。”明帝不从,使称帝,乃追谥曰汉孝献皇帝。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作,详细记录了魏朝初期几位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与个人品质。本诗通过引用该传记的内容,展示了钟繇、华歆、王朗三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及他们的政治行为和思想理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昔唐禅虞”: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度事件,其中虞舜将帝位禅让给了尧。这里用来比喻东汉末年的政权更迭,强调了权力转移的自然与正当性。
- 次句“皆终三年之丧”:反映了古代对于帝王去世后应有的哀悼礼仪,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礼法规范。
- 第三句“是以帝号无亏”:表明虽然朝代更替,但皇帝的称号依旧完整,没有因改朝换代而失去其尊严和权威。
- 第四句“君礼犹存”:指出即便政权更迭,君主的礼仪和尊荣仍旧保留下来,显示出古代对君主地位的尊重和延续。
- 尾句“光宣圣绪”:意味着这些历史人物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首诗通过对钟繇、华歆、王朗三位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对过去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那些为政治和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敬意。通过对古代礼仪和传统的描述,诗歌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