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待郎。
太和三年,拜散骑常侍。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疑?,师不宿饱“,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坡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言之前代,则武王伐纣,出关而复还;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岂非所谓顺天知时,通于权变者哉!兆民知圣上以水雨艰剧之故,休而息之,后日有衅,乘而用之,则所谓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者矣。”于是遂罢。又上疏:“宜遵旧礼,为大臣发哀,荐果宗庙。”事皆施行。又上疏陈政本曰:“除无事之位,损不急之禄,止浮食之费,并从容之官;使官必有职,职任其事,事必受禄,禄代其耕,乃往古常式,当今之所宜也。官寡而禄厚,则公家之费鲜,进仕之志劝。各展才力,莫相倚仗。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能之与否,简在帝心。是以唐、虞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龙为纳言,犹今尚书也。以出内帝命而已。夏、殷不可得而详。
诗句: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译文:钟繇(肃),字子雍,十八岁时跟随宋忠学习《太玄》。
注释:肃是钟繇的字,子雍是他的本名。宋忠可能是他的老师或学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钟繇(肃)的少年时期,他在十八岁时跟随宋忠学习《太玄》,并为之解释。这里的“肃”是钟繇的字,表示他的本名是子雍。诗中提到“年十八”,说明钟繇在十八岁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开始深入学习和研究《太玄》。同时,他也向宋忠请教,并为其解释。这反映了他勤奋好学、谦虚好问的性格特点。
诗句:黄初中,为散骑黄门待郎。
译文:黄初年间,担任散骑常侍。
注释: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个年号,始于220年10月,结束于226年4月。散骑常侍是皇帝身边的官员,负责传达诏命等事务。
赏析:《三国志》中记载了钟繇在黄初年间担任的官职。根据历史资料,钟繇在黄初年间担任了“散骑黄门待郎”这个职位。这说明他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能够参与朝廷的重要事务和决策。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权力结构以及钟繇本人的能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