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都尉王才,幸乐人孟思所为不法,振动京都,而其罪状发于小吏,公卿大臣初无一言。自陛下践阼以来,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宁有举纲维以督奸宄,使朝廷肃然者邪?

若陛下以为今世无良才,朝廷乏贤佐,岂可追望稷、契之遐踪,坐待来世之俊乂乎!今之所谓贤者,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然而奉上之节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责不专,而俗多忌讳故也。臣以为忠臣不必亲,亲臣不必忠。何者?以其居无嫌之地而事得自尽也。今有疏者毁人不实其所毁,而必曰私报所憎,誉人不实其所誉,而必曰私爱所亲,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非独毁益有之,政事损益,亦皆有嫌。陛下当思所以阐广朝臣之心,笃厉有道之节,使之自同古人,望与竹帛耳。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臣惧大臣遂将容身保位,坐观得失,为来世戒也!“

诗句解析

1 “骑都尉王才,幸乐人孟思所为不法,振动京都,而其罪状发于小吏,公卿大臣初无一言。自陛下践阼以来,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宁有举纲维以督奸宄,使朝廷肃然者邪?”

  • “王才”, “孟思”, “震动京都”, “罪状发于小吏”:描述王才和孟思的不法行为及其后果。
  • “公卿大臣初无一言”: “没有一位公卿大臣提出过批评。”
  • “自陛下践阼以来, 司隶校尉、御史中丞: “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是古代负责监察官员的职位。
  1. “若陛下以为今世无良才, 朝廷乏贤佐, 岂可追望稷、契之遐踪, 坐待来世之俊乂乎! 今之所谓贤者, 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 然而奉上之节未立, 向公之心不一者, 委任之责不专, 而俗多忌讳故也。”
  • “无良才, 朝廷乏贤佐”: “现在没有优秀的人才,朝廷缺乏贤能的辅佐。”
  • “岂可追望稷、契之遐踪, 坐待来世之俊乂乎”: “难道我们只能等待未来的人才能成为贤臣吗?”
  • “今之所谓贤者: 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 然而奉上之节未立, 向公之心不一者: 委任之责不专, 而俗多忌讳故也: “现在的贤才拥有高官厚禄,但他们并没有保持忠诚和公正。”
  • “委任之责不专”: “他们的责任并不专一。”
  • “俗多忌讳 故”: “社会上有很多忌讳,导致人们不敢直言。”
  1. “臣以为忠臣不必亲, 亲臣不必忠. 何者? 以其居无嫌之地而事得自尽也. 今有疏者毁人不实其所毁, 而必曰私报所憎, 誉人不实其所誉, 而必曰私爱所亲: 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 “
  • “忠臣不必亲, 亲臣不必忠: “忠诚的臣子不一定受到君主的喜爱,受喜爱之臣也不一定对君主忠诚。”
  • “因其居无嫌之地而事得自尽也: “因为他们处于一个没有顾虑的环境中,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今有疏者毁人不实其所毁: “有些人诋毁别人时,并不如实表述。”
  • “而必曰私报所憎: “他们声称是出于对被攻击者的仇恨。”
  • “誉人不实其所誉: “他们声称是为了赞美他人,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真正的欣赏。”
  • “而必曰私爱所亲: “他们声称是为了爱护亲近之人。”
  • “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 “这些言论可能被周围的人用来传播对某人的憎恨或喜爱。”

译文

王才和孟思的行为震动了京都,但他们的罪行却由小吏发现。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是否能够像古代贤臣那样,严格监督并惩治奸佞呢?现在的贤才虽然享有高官厚禄,但是却没有保持对君王的忠诚和公正。这正是因为这些人处在一个没有顾虑的环境中,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现在有些小人诋毁别人时并不如实表述,反而宣称是为了私人报复所恨之人,或者是为了赞美亲近之人,甚至可能被身边的人用来传播对某人的憎恨或喜爱。陛下应当深思如何扩大朝臣们的心灵,坚定地践行道德规范,使他们能够与古人一样,希望他们的名字能被刻在竹帛之上。但是反观那些像廉昭这样的人却在此混乱之间,我担心大臣们会只顾自己保全地位,袖手旁观得失,成为后世的教训!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君臣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贤臣的期望。通过对比古代的忠臣与现代的权臣,揭示了时代变迁下的道德沦丧。诗中通过“忠臣不必亲,亲臣不必忠”的观点,批判了当时官场中一些权臣利用皇帝的信任谋取私利的现象,同时也反映出皇帝对忠臣的信任度逐渐下降。诗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正直、廉洁的政治环境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