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廉昭以才能拔擢,颇好言事。恕上疏极谏曰:伏见尚书郎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罚当关不依诏,坐判问。又云“诸当坐者别奏”。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亦不敢以处重为恭,意至恳恻。臣窃愍然为朝廷惜之!夫圣人不择世而兴,不易民而治,然而生必有贤智之佐者,盖进之以道,率之以礼故也。古之帝王之所以能辅世长民者,莫不远得百姓之欢心,近尽群臣之智力。诚使今朝任职之臣皆天下之选,而不能尽其力,不可谓能使人;若非天下之选,亦不可谓能官人。陛下忧劳万机,或亲灯火,而庶事不康,刑禁日弛,岂非股肱不称之明效欤?原其所由,非独臣有不尽忠,亦主有不能使。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豫让苟容中行而着节智伯,斯则古人之明验矣。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诬一朝也;然其事类,可推而得。陛下感帑藏之不充实,而军事未息,至乃断四时之赋衣,薄御府之私谷,帅由圣意,举朝称明,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忧此者乎?
诗句
- 乐安廉昭以才能拔擢:乐安的廉昭通过他的才能被提拔。
- 颇好言事:他很喜欢谈论国家事务。
- 尚书郎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罚当关不依诏,坐判问:尚书郎廉昭向朝廷上奏,指责左丞曹璠按照法令执行时未遵守皇帝的诏令,结果被判罚。
- 又云“诸当坐者别奏”:他还特别提到其他应受处罚的人需要另外呈交。
- 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尚书令陈矫亲自上奏,虽然不敢推辞惩罚,但他也不愿意因为处决重罪而被视为恭谨,这显示出他的恳切和恻隐之心。
- 臣窃愍然为朝廷惜之:我私下里感到痛心,为朝廷感到惋惜。
- 圣人不择世而兴,不易民而治:圣人不会因为处在哪个时代而兴起,也不会因为要治理人民而改变其原则,但生来必有贤智的人辅助,这是因为他们遵循着道德准则,用礼仪来引导。
- 古之帝王之所以能辅世长民者:古代的君王能够辅佐时代,使百姓得到安定,群臣的才智得以充分利用。
- 诚使今朝任职之臣皆天下之选:如果今天的臣子都是天下选拔的人才,但他们不能尽自己的力,不能说他们是有能力的人;如果不是天下选拔的人才,也不能说他们是有能力的官员。
- 陛下忧劳万机,或亲灯火:陛下忧虑国事,常常是亲自处理政务,有时还要亲自处理灯油。
- 而庶事不康,刑禁日弛:但是国家的大事没有办好,刑罚的禁令也越来越松懈。
译文
乐安的廉昭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被提拔,他很喜欢谈论国家事务。尚书郎廉昭向朝廷上奏,指责左丞曹璠按照法令执行时未遵守皇帝的诏令,结果被判罚。他还特别提到其他应受处罚的人需要另外呈交。尚书令陈矫亲自上奏,虽然不敢推辞惩罚,但他也不愿意因为处决重罪而被视为恭谨,这显示出他的恳切和恻隐之心。我私下里感到痛心,为朝廷感到惋惜。圣人并不因为所处的时代而兴起,也不因要治理人民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但生来就有贤智的人辅佐,这是因为他们遵循着道德准则,用礼仪来引导。古代的君王能够辅佐时代,使百姓得到安定,群臣的才智得以充分利用。如果今天的臣子都是天下选拔的人才,但他们不能尽自己的力,不能说他们是有能力的人;如果不是天下选拔的人才,也不能说他们是有能力的官员。陛下忧虑国事,常常是亲自处理政务,有时还要亲自处理灯油。但是国家的大事没有办好,刑罚的禁令也越来越松懈。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乐安廉昭因其才识被提拔,并多次上书批评朝政。诗中反映了廉昭对朝政的不满以及他对朝廷的忠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陈矫敢于直言的赞扬和对那些在位却不尽职的官员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