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周公戒鲁侯曰:“无使大臣怨乎不以”,不言贤愚,明皆当世用也。尧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大小,有罪则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以陛下为不任也;不自以为不智,以陛下为不问也。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幄,行则从华辇,亲对诏问,所陈必达,则群臣之行,能否皆可得而知;忠能者进,暗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以陛下之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得自尽,人自以为亲,人思所以报,贤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以此治事,何事不办?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军事,诏书常曰:“谁当忧此者邪?吾当自忧耳。”近昭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人之能否,实有本性,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非其任。选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举朝共容非其人,乃为怪耳。陛下知其不尽力也,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以此为治也。
《三国志 · 魏书 · 任苏杜郑仓传》是一篇关于古代政治的文献。它讨论了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管理和激励手段来提高团队的效率和生产力。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昔周公戒鲁侯曰:“无使大臣怨乎不以”,不言贤愚,明皆当世用也。尧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大小,有罪则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以陛下为不任也;不自以为不智,以陛下为不问也。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幄,行则从华辇,亲对诏问,所陈必达,则群臣之行,能否皆可得而知;忠能者进,暗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以陛下之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得自尽,人自以为亲,人思所以报,贤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以此治事,何事不办?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军事,诏书常曰:“谁当忧此者邪?吾当自忧耳。”近昭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人之能否,实有本性,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非其任。选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举朝共容非其人,乃为怪耳。陛下知其不尽力也,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以此为治也。
然后我们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 昔周公戒鲁侯曰:“无使大臣怨乎不以”,不言贤愚,明皆当世用也。
- 周公警告鲁侯不要因为某些原因(未明确说明)而让大臣感到被忽视或不被重用,这可能会引发不满或抱怨。
- 尧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大小,有罪则去也。
- 尧赞扬舜的功绩,提到他去除四害(不详),但没有区分功劳的大小,只要有罪便将其清除。
- 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以陛下为不任也;不自以为不智,以陛下为不问也。
- 现在的大臣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认为陛下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能力。
- 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
- 陛下为什么不按照周公的方法使用人才,也不像大舜那样根据个人的能力来决定他们的去留呢?
- 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幄,行则从华辇,亲对诏问,所陈必达,则群臣之行,能否皆可得而知;忠能者进,暗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
- 如果让侍中和尚书能够随时准备向皇帝汇报信息,那么无论是忠诚有能力的人还是能力不足的人都会有所表现,并且会因害怕失去地位而不会有所隐瞒。
- 以陛下之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得自尽,人自以为亲,人思所以报,贤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
- 凭借陛下的明智和仁德,亲自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这样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尊敬的,因此他们会思考如何回报国家和陛下。
- 以此治事,何事不办?以此建功,何功不成?
- 利用这样的方式治理国家事务,没有什么是不能成功的;利用这样的方式建立功名事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完成的。
- 每有军事,诏书常曰:“谁当忧此者邪?吾当自忧耳。”近昭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
- 每次有军事行动时,诏书中总说:“谁应该担心这些事务呢?我应当自己担忧。”最近的言论又说:“只考虑公的利益而忘记私的事情的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只要先关心公事然后再考虑私事,事情就一定会处理好。”我阅读这些诏书,才明白圣人深思熟虑地关注所有情况。
- 然则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人之能否,实有本性,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
- 那么现在陛下却奇怪为什么不用那些有能力的人来处理根本问题,反而总是担心那些能力不强的人的问题。人的才能和品行确实都有天生的属性,即使是臣子也觉得朝廷中的一些官员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 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非其任。选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举朝共容非其人,乃为怪耳。
- 一个明智的君主在用人时,会让有能力的人发挥出全部的力量,而对于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就不会让他们承担与其能力不符的责任。选拔不合适的人并不是犯罪,但是如果整个朝廷都容忍这样的人,那就不正常了。
- 陛下知其不尽力也,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以此为治也。
- 陛下知道大臣们没有尽力工作,却代替他们担心他们是否能够胜任工作;您知道大臣们无法胜任工作,却又教导他们应该如何去做。难道这不是一种君主辛苦而臣下轻松的情况吗?即使圣贤共同统治天下,也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管理国家。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君王和大臣之间的互动进行分析,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了解和利用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激励和支持他们。同时,它也揭示了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应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