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嘉平末,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遣太尉孚往,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俭、钦破败,嘏有谋焉。及景王薨,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子祗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嘏着勋前朝,改封祗泾原子。
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而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卫觊亦以多识典故,相时王之式。刘劭该览学籍,文质周洽。刘廙以清鉴着,傅嘏用才达显云。
诗句
- 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王嘏经常讨论才能和性格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是通过钟会组织的讨论进行的。
- 嘉平末,赐爵关内侯:在嘉平末年(即公元253年末),他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当高贵乡公即位为皇帝时,他被封为武乡亭侯。
- 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在正元二年春季,毋丘俭和文钦发动叛乱。
- 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遣太尉孚往:有人建议不应该由司马景王亲自行动,应该派遣太尉司马孚前往处理。
- 惟嘏及王肃劝之:只有王嘏和王肃劝说司马景王前往。
- 景王遂行:司马景王于是出发了。
- 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任命王嘏担任尚书仆射,一起向东行进。
- 俭、钦破败,嘏有谋焉:在毋丘俭和文钦被击败的过程中,王嘏有所参与。
- 及景王薨,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当司马景王去世后,王嘏和司马文王直接返回洛阳,并在那里以辅政的身份出现。
- 语在《钟会传》:这些情况记载在《钟会传》里。
- 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子祗嗣:钟会因此表现出自负的神情,王嘏告诫他说:“你的志向很大,但功勋事业难以完成,你要小心谨慎啊。”由于功绩晋升为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总共一千二百户。这一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为元侯。儿子王祗继承爵位。在咸熙年间开设建立五等制度,因为王嘏在先朝有着显著的功绩,他被改封为王祗泾原子。
译文
- 王嘏经常讨论才能和性格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是通过钟会组织的讨论进行的。
- 在嘉平末年(即公元253年末),他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 当高贵乡公即位为皇帝时,他被封为武乡亭侯。
- 在正元二年初春,毋丘俭和文钦发动叛乱。
- 有人建议不应该由司马景王亲自行动,应该派遣太尉司马孚前往处理。
- 只有王嘏和王肃劝说司马景王前往。
- 司马景王于是出发了。
- 任命王嘏担任尚书仆射,一起向东行进。
- 在毋丘俭和文钦被击败的过程中,王嘏有所参与。
- 当司马景王去世后,王嘏和司马文王直接返回洛阳,并在那里以辅政的身份出现。
- 这些情况记载在《钟会传》里。
- 钟会因此表现出自负的神情,王嘏告诫他说:“你的志向很大,但功勋事业难以完成,你要小心谨慎啊。”由于功绩晋升为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总共一千二百户。这一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为元侯。儿子王祗继承爵位。在咸熙年间开设建立五等制度,因为王嘏在先朝有着显著的功绩,他被改封为王祗泾原子。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三国时期的文献,讲述了王嘏(字休泰)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品德。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也是一位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的人。通过对他的生平事迹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关于人性、道德和历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