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恃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大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译文

《三国志》:魏国书·桓二陈徐卫卢传中,太祖(曹操)平定荆州时,听闻有人为张羡谋划,对此感到惊异,于是征召此人为丞相掾主簿,后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初建时,他又担任虎贲中郎将、恃中。当时太子尚未确定,而临菑侯曹植受到宠爱。阶多次建议文帝的德行优于年龄长,应当成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诚恳至诚。又毛玠、徐奕因为刚直少党,而被西曹掾丁仪不善,丁仪屡次说他们的短处,赖阶左右以自全保。他的将顺匡救,多此类也。他升任尚书,典选举。曹仁被关羽围困,太祖派徐晃救援,未能解围。太祖想要亲自南征,向群臣征求意见。众人都认为:“大王不尽快行动,现在失败了。”只有阶说:“大王认为仁等能够料事势吗?”回答说:“行。”“大王担心两人会力尽吗?”回答说:“不行。”“既然如此,为什么自己前去?”回答说:“我担心敌军众多,而徐晃等人形势不利。”阶说:“如今仁等处在重围中而坚守誓死不二心者,确实是因大王远为之势。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按六军以示余力的表示,何担忧于失败而欲自往?”太祖赞许其言,驻军于摩陂。敌人遂退。

注释:

  • 太祖: 指曹操(155年 - 220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魏国的实际奠基者,也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 平定荆州: 指的是曹操在公元210年平定了荆州,结束了刘表的统治,使荆州成为了曹操的地盘。

  • 张羡: 指张昭(?~239年),字子房,东莱郡昌邑县(今山东诸城)人。东汉末年大臣,东吴建立的重要谋士之一,曾参与策划孙策、孙权的政治活动。

  • 丞相掾: 丞相是指三公之一或相当于三公的高级官员,如丞相,丞相掾则是负责辅佐丞相处理政务的人员。

  • 赵郡: 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河北省南部。

  • 魏国: 指曹魏,是三国之一,由曹操建立的政权。

  • 虎贲中郎将: 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职责主要是保卫皇帝的安全。

  • 恃中: 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传达命令和报告重要事务。

  • 毛玠: 字君明,河南荥阳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 徐奕: 字休源,东海郡(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人,三国时期人物。

  • 西曹掾: 是指负责协助丞相管理西曹的官员。

  • 丁仪: 字敬礼,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时期人物,曹操的亲信。

  • 六军: 古代对军队的总称,这里指的是整个魏国的军队。

  • 摩陂: 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

  • 太子未定: 指当时的魏国太子尚未确定。

  • 临菑侯曹植: 是魏文帝曹操的儿子,被封为临菑侯。

  • 文帝: 指曹丕,即魏武帝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 : 指曹丕。

  • 王不亟行: 意思是大王应立即行动。

  • : 可以。

  • 大王恐二人遗力邪: 意思是大王担忧两人会力尽吗?

  • 案六军示余力: 意即查看六军的情况来表示自己还有余力。

  • 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意思是为何要担忧于失败呢?自己还打算亲自前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曹操平定荆州、曹操与群臣商议是否亲自出征的故事,展现了曹操的智谋和决策过程。其中,曹操的决断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臣子的关怀和信任。诗中描绘的场景生动形象,语言简洁有力,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