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除萧、赞、长平令,父卒去官。

后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既建,迁为御史中丞。

时太祖议复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达于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正渭此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群对曰:“臣父纪以为汉除肉刑而增加笞,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所谓名轻而实重者也。名轻则易犯,实重则伤民。《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着劓、刖、灭趾之法,所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也。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伤人,或残毁其体而裁剪毛发,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蚕室,盗者刖其足,则永无淫放穿窬之奸矣。夫三干之属,虽未可悉复,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汉律所杀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余逮死者,可以刑杀。如此,则所刑之与所生足以相贸矣。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杀之刑,是重人支体而轻人躯命也。”时钟繇与群议同,王朗及议者多以为未可行。大祖深善繇、群言,以军事未罢,顾众议,故且寝。

诗句

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除萧、赞、长平令,父卒去官。

译文:后来吴国人叛乱,干忠义为了国家而死难,王修(矫)因此成为了有名的大臣,世人认为他是识才之人。他担任了萧县、赞县、长平县令的职位,但父亲去世后辞官。

注释

  • 后吴:这里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吴国。
  • 乾忠义死难:指干忠义忠诚于国家,在危难时刻为国家牺牲。
  • 矫”:王修的字。
  • 名臣:著名的大臣。
  • 世以群为知人:世人都认为王修是懂得人才的人。
  • 萧、赞、长平令:王修曾经担任的地方官员。
  • 父卒:他父亲去世。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王修的忠诚与智慧,他在面临国家危难的时候,选择了为国家献身。他的为人正直和对国家的贡献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成为一位有名的大臣。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王修对人才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道德品质。在古代社会,这样的人被视为难得的“知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