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女淑薨,追封谥平原懿公主。群上疏曰:“长短有命,存亡有分。故圣人制礼,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修之俭,赢、博有不归之魂。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已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

“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群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惧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徙求安,则亦无益。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又贼地闻之,以为大衰。加所烦费,不可计量。且(由)吉士贤人,当盛衰,处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宁,乡邑从其风化,无恐惧之心。况乃帝王万国之主,静则天下安,动则天下扰;行止动静,岂可轻脱哉?”帝不听。

诗句

  1. 后皇女淑薨,追封谥平原懿公主。

  2. 群上疏曰:“长短有命,存亡有分。故圣人制礼,或抑或致,以求厥中。”

  3. 防墓有不修之俭,赢、博有不归之魂。

  4. 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

  5. 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

  6. 自古已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

  7. 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群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

  8. 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惧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

  9. 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徙求安,则亦无益。

  10. 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

  11. 又贼地闻之,以为大衰。加所烦费,不可计量。

  12. 且(由)吉士贤人,当盛衰,处安危。秉道信命,非徒其家以宁,乡邑从其风化,无恐惧之心。

    译文

  13. 皇后的女儿淑去世,被追封为平原懿公主。

  14. 大臣上书说:“人的生死自有天数,兴衰自有天命。因此圣人制定礼仪,有时顺应天命,有时违抗天命,目的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和谐。墓地的修建不必过于奢华,亡者的魂魄也不必返回故乡。作为一位明智的人,行动应该符合天地之道,他的事业才能长存。再者,大恩之人不应逾越规矩,他的行为应成为众人的榜样。”

  15. 八岁孩童死去,按照礼节是无法为他办理丧事的。更何况在他未满一个月的时候,就将他作为成人处理,为他穿上成人的服装,让整个朝廷都穿着白色的丧服,每日早晚都去哭泣祭奠。自古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然而皇帝却亲自前往陵墓,亲临祭祀,亲自驾车前往。这无疑是让天下臣民感到震惊和担忧。有人建议皇帝为了避讳灾星,可以迁移宫殿;有人建议在方便的地方搬迁宫殿;有人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有这样的举动。我认为吉凶有天命决定,祸福全在于人事。如果因为迁移而带来不安,那么这种迁都是无益的。假如必须迁移,那么就修缮金墉城西宫和孟津另外的皇宫吧,只要能够暂住就好,不必让整个朝廷的人都暴露在野外,浪费了国家的财富,破坏了国家的重要事务。还有,贼军听闻此事,认为这是皇帝的大衰运;增加的费用无法估计。况且是一些贤明的人,应该经历人生的盛衰荣辱,处在安定与危险的交替之中。他们应当遵循正道和天命,他们的家族才不会因此安宁;他们所在的乡里也会受到他们的感化,从而没有恐惧之心。何况是帝王这样的万国君主,安静时天下就会安定,动荡时天下就会混乱;皇帝的一举一动,岂可轻易改变?

  16. 然而皇帝却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

    注释

  • 后皇:指古代对帝王的美称。

  • :皇后的妹妹。

  • 追封:追认死者的封号。

  • 平原懿公主:指的是被封为平原郡的懿行公主。

  • 上疏:指上书给皇帝陈述意见或陈述事实。

  • 长短有命:人的生死自有天数。

  • 存亡有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它的必然性。

  • 圣人制礼:圣人制定礼仪制度。

  • 或抑或致:或顺应或违背天命。

  • 吉凶有命:吉凶是由天命决定的。

  • 祸福由人:祸害和幸福由人自己决定。

  • 大德不逾闲:有大德行的人不会越过自己的行为规范。

  • **举朝」:整个朝廷。

  • 忧心切至:非常担心和焦虑。

  • 趋走:急忙忙地走路。

  • 寝疾:卧病不起。

  • 凶人:指灾祸、灾难等不幸的人。

  • 宜有常度:应该有固定的法则和标准。

  • 不省外内:不了解外面的事务。

  • 百辟:百官。

  • 万乘:天子的车驾。

  • 不虞:意料之外的事情。

  • 方轨齐辙:比喻步调一致。

  • 高才远识:形容人的才智和眼光很高远。

  • 盛衰:指繁荣和衰落。

  • 安危:指安全和危险。

  • :这里指道德。

  • :相信。

  • 非徒:不仅仅是。

  • :迁移,搬动。

  • 避衰:躲避衰败。

  • 便处:便利的地方。

  • 桑蚕:这里指农作。

  • 废损:废弃或损坏。

  • 吉士:贤能的人。

  • 风化:教化,影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之情。诗中通过描述皇帝对于后皇女淑的追封、大臣上疏以及皇帝的决策,反映了朝廷内部对于重大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人民福祉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关注和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