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叹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

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使,进封颖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

是时,帝初莅政,群上疏,曰:“《诗》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道自近始,而化洽于天下。自丧乱以来,干戈未戢,百姓不识王教之中,惧其陵迟已甚。陛下当盛魏之隆,荷二祖之业,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则兆民幸甚。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则有仇党,有仇党则毁誉无端,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不可不深防备,有以绝其源流。”太和中,曹真表欲数道伐蜀,从斜谷入。群以为“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于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会霖雨积日,群又以为宜诏真还,帝从之。

群传(《三国志·魏书》)

群传原文

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叹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颍乡侯。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

译文

桓群被转为侍中并担任丞相东西曹掾。他在朝廷上从不偏袒任何人,总是以正义和名义行事,不会用不正当的方法来影响他人。文帝在东宫时对桓群十分尊敬,将他当作朋友看待,经常感叹道:“自从我即位,我的门生每天都更加亲近。”后来成为国王后,封他为昌武亭侯,并调任尚书。他创立了九品官人的制度。登基之后,晋升为尚书仆射、加侍中、转任尚书令,并进爵为颍乡侯。当皇帝出征征讨孙权时,到达广陵,命令桓群领导中领军。皇帝返回后,授予他符节并代理都督水师的职务。

注释

  1. “转为侍中”:指的是桓群被任命为侍中,负责顾问和传达皇帝的旨意。
  2. “领丞相东西曹掾”:担任丞相曹操的两个重要部门——东曹和西曹的副手。
  3. “文帝在东宫”:指汉文帝刘恒在太子时期。
  4. “待以交友之礼”:表示文帝对桓群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和友好。
  5. “制九品官人之法”:桓群参与制定了中国的九品中正制,这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
  6. “假节”:一种官员的荣誉标志,允许其代表皇帝行使职权。
  7. “都督水军”:负责指挥和管理水军的将领。

赏析

桓群的故事反映了一个忠诚、正直且具备智慧的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原则,并为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艰难抉择,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这一点在他与文帝和曹丕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他的事迹,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忠诚、智慧和勇气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