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特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何明公言之乖细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

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为人虽互有长短,然名位略齐云。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孙元嗣。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酂、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源郡太守。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于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惧成。

诗句

1 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特节,护匈奴中郎将。

  • 注释:当时匈奴王刘靖的势力非常强大,而鲜卑多次侵扰边境,于是任命韩暨为并州刺史,同时授予他振武将军的职位,并给予特殊节令,担任护匈奴中的郎将。
  1. 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
  • 注释:前往拜访太傅司马宣王时,面露愤怒之色,但没有说话。
  1. 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何明公言之乖细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注释:司马宣王回答说:“你得到并州的职务,难道不是很高兴吗?是因为担心治理边界会失去原有的领土吗?”现在要远行离别,为什么不高兴呢?”韩暨说:“您怎么这么不了解情况呢!虽然我德行不深,难道会因为过去的官职和经历而耿耿于怀吗?原本以为您能效仿伊尹、吕尚,辅佐魏国,上对得起明帝的托付,下建立万代的功勋。但现在国家正面临危机,天下混乱不堪,这就是我不高兴的原因。”说罢,韩暨流泪哭泣。司马宣王说:“暂且停止吧!忍受不了就算了。”
  1. 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
  • 注释: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去世后,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昭继位,司马昭在任司隶校尉期间,曾管辖七个郡和五个州,都取得了很好的威信。
  1. 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
  • 注释:升任司空,被封为大利亭侯,食邑一百户。
  1. 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为人虽互有长短,然名位略齐云。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孙元嗣。
  • 注释:韩暨与卢毓同郡时辈,但关系不好。虽然各有长处和短处,但名声地位相当。韩暨在嘉平二年去世,谥号为景侯。韩暨的孙子是韩元嗣。

译文

  1. 那时匈奴王刘靖的势力很强大,而鲜卑经常侵犯边境,于是就任命韩暨为并州刺史,并且授予他振武将军的职位,让他担任护匈奴中郎将。后来韩暨前去拜访太傅司马宣王,面露愤怒之色,但没有说话。司马宣王问他:“您得到了并州的职务,难道不是很高兴吗?是因为担心治理边界会失去原有的领土吗?”韩暨回答道:“您怎么这么不了解情况呢!虽然我德行不深,难道会因为过去的官职和经历而耿耿于怀吗?原本以为您能效仿伊尹、吕尚,辅佐魏国,上对得起明帝的托付,下建立万代的功勋。但现在国家正面临危机,天下混乱不堪,这就是我不高兴的原因。”说罢,韩暨流泪哭泣。司马宣王安慰他说:“暂且停止吧!忍受不了就算了。”

  2. 在司隶校尉任内,他曾管辖七个郡和五个州,都取得了很好的威信。后来晋升为司空,被封为大利亭侯,食邑一百户。

  3. 韩暨与卢毓同郡时辈,但关系不好。虽然各有长处和短处,但名声地位相当。韩暨在嘉平二年去世,谥号为景侯。他的孙子是韩元嗣。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韩暨与司马宣王之间的一次对话,展示了韩暨的政治才能和性格特点。在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命运时,韩暨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高尚的品质。他的言辞犀利,情感真挚,让人深感敬佩。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心惶惶的局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