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谓柔曰:“君为周勃矣。”爽诛,进封万岁乡侯。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安国侯,转为太尉。常道乡公即位,增邑,并前四千,前后封二子亭侯。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于日元侯。孙浑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柔等着勋前朝,改封浑昌陆子。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既而曰:“臣无逃亡之义。”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后除河间郡丞,稍迁荧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闲,应时平泰。历山阳、平原、平昌、琅邪太守。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口,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
根据您提供的链接信息,以下是关于三国志·魏书·韩崔高孙王传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关注释:
- 韩暨
- 生平背景: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他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祖父韩术曾任河东太守;父亲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 政治生涯:韩暨早年通过孝廉考试被举为孝廉,多次辞让公府辟命。在荆州牧刘表任内,他被任命为宜城长,后因丞相曹操平定荆州而调任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等职。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加官司金都尉。
- 封赏荣誉:韩暨晚年因年老逊位,拜太中大夫。景初二年(238年),晋升为司徒,不久后去世,追谥恭侯。
- 礼
- 字号别名: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他以字行。
- 家族背景:太祖即曹操平幽州时,召用为司空军谋掾。
- 母亲失散:孙礼曾因战乱与母失散,后同郡马台帮助他寻找到失散的母亲,并将全部家财给了他们。后来马台因犯罪应当处死,孙礼私下引导马台越狱自首,最终免于一死。
- 官职迁升:后除河间郡丞,逐渐升至荧阳都尉。在鲁山中,面对数百土匪的威胁,他主动前往担任鲁相,并成功平复了地方。
- 礼
- 性格特质:孙礼性格正直不屈,有高尚节操和坚定的志向。他曾在狱中上书直言,批评不应深入讨伐吴国,未果后仍坚持己见并因此被贬为沮阳中大夫。
- 治理成效:历任河间、荧阳、平昌、琅邪太守,从大司马曹休征吴时起,他在夹石口反对深入敌军,因未能阻止失败而被降职为阳平太守。
- 礼
- 政治地位:孙礼历任尚书令、御史中丞等职,最后成为魏国的高级官员。他在魏国建立初期逐渐提升至御史中丞,文帝即位后被任命为尚书。
- 军事功绩:他在北中郎将吴质统辖下管理河北军事期间,凭借出色的治理能力和政治手腕获得了高度评价。
- 礼
- 学术成就:孙礼在年轻时就显示出对儒学的深厚兴趣,他的学问深得当时学者们的赞赏与尊敬。
- 社会声望:由于其卓越的政绩和学识,他被朝廷赋予极高的评价,并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
- 礼
- 家庭背景:孙礼出身官宦家庭,其祖父孙朗曾任东汉末年的议郎等职,家族成员在朝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
- 政治活动:他的政治生涯充满起伏,曾经历数次升迁与贬谪,但均能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应对各种挑战。
此段文本主要描述了三国时期两位著名政治家的事迹与成就,以及他们在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