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谨并臻,国无囷仓,行无裹粮,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袁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仲虺有言‘取乱侮亡。’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修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干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次于黎阳。明年攻邺,克之,表毗为议郎。久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毗与曹休参之,令曰:“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军还,为丞相长史。
”`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也。他的先祖在建武年间自陇西东迁至此地。辛毗与兄长辛评一同追随袁绍,参与了袁绍麾下的许多重要事件。
诗句翻译:
- “辛毗字佐治” - 这句话直接表明了辛毗的字号和名字,即他叫辛毗,字佐治。
- “颖川阳翟人也” - 这是对辛毗出身地点的描述,颖川阳翟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 “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 - 这里提到辛毗的祖先曾在建武年间从陇西迁移到颖川阳翟。
- “其随兄评从袁绍” - 此句说明辛毗与哥哥一起,跟随袁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加入袁绍的军队。
- “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 - 描述了袁尚攻打他的哥哥袁谭的事件,发生在平原一带。
- “谭使毗诣太祖求和” - 描绘了袁谭派遣辛毗去曹操处求和的情形。
- “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 - 描述了曹操计划出征荆州,军队驻扎在西平的情景。
- “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 - 描述了辛毗见到曹操后传达袁谭的意愿,让曹操感到非常满意。
- “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 - 这反映了曹操后来决定先解决荆州的问题,而非立即进攻。
- “使谭、尚自相弊” - 指曹操利用机会让袁谭和袁尚相互削弱对方的力量。
- “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 - 表达了辛毗认为曹操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困境中的袁氏势力。
- “天时人事,皆为失计” - 揭示了当时袁氏兄弟内部矛盾以及外部战略上的错误判断。
- “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 辛毗认为这是袁尚失去统治权的时机。
- “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 这是引用古代兵法理论来证明袁氏无力自保。
- “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 - 指出如果曹操攻打邺城而袁尚没有回援,那么袁尚将无法自保。
- “归救,即谭踵其后” - 暗示如果袁尚回援邺城,那袁谭将会紧随其后。
- “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 形容曹操用兵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有力。
- “天以袁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 - 这里体现了曹操认为天意会帮助他,但他选择不这样做而选择攻打荆州。
- “荆州丰乐,国未有衅” - 描述荆州地区的富饶和太平,并没有发生任何问题或冲突。
- ** “仲虺有言‘取乱侮亡’”** - 引用古代贤人的话来表达当前的局势是动荡的,应该趁机打击。
- “四方之寇,莫大干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 强调河北的安定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一旦河北平定,就会使全国震动。
- “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次于黎阳。” - 描述了曹操同意了袁谭的请求,并驻扎在黎阳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 “明年攻邺,克之,表毗为议郎。” - 叙述了曹操在次年攻击邺城的战事,并因此提拔辛毗为议郎。
- “久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毗与曹休参之,令曰:‘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 - 这是对曹操性格的描写,同时也暗示辛毗在军事上的洞察力。
- “军还,为丞相长史。” - 最后,辛毗被任命为丞相长史,这是很高的官职,意味着他在曹操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诗句分析:
- 辛毗的战略眼光:辛毗通过向曹操传递袁谭的意图,显示出他对当时形势的敏锐把握和对曹操决策的深刻理解。
- 曹操的军事智慧:曹操能够抓住袁家兄弟内斗的机会,有效地利用这一战略,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袁家的内讧影响:辛毗的策略不仅影响了袁家内部的争斗,还可能加速了袁家的衰败,进一步证明了天时人事皆不利袁尚的局面。
- 政治策略的重要性:此事件也展示了政治联盟与背叛之间的区别,以及政治策略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核心地位。
- 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引用古代名言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个人决策的重要影响。
诗句含义总结:
- 智略展现:辛毗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找到了制胜的关键。
- 战略决策:曹操的决策展现了其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对战略时机的把握。
- 内政外交:此事件反映了内政与外交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 历史借鉴: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战略决策来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