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云:‘宗子维城,无俾城坏。’又曰:‘犹之未远,是用大谏。’若逸于游田,晨出昏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太子不悦,然自后游出差简。黄初中,文帝将立郭贵嫔为皇后,潜上疏谏,语在《后妃传》。明帝时,众役并兴,戚属疏斥,潜上疏曰:“天生蒸民而树之君,所以覆焘群生,熙育兆庶,故方制四海匪为天子,裂土分疆匪为诸侯也。始自三皇,爰暨唐、虞,咸以博济加于天下,醇德以洽,黎元赖之。三王既微,降逮于汉,治日益少,丧乱弘多,自时厥后,亦罔克乂.太祖浚哲神武,芟除景乱,克复王纲,以开帝业。文帝受天明命,廓恢皇基,践阼七载,每事未遑。陛下圣德,纂承洪绪,宜崇晏晏,与民休息。而方隅匪宁,征夫远戍,有事海外,悬旌万里,六军骚动,水陆转运,百姓舍业,日费千金。大兴殿舍,功作万计,祖来之松,刊出穷谷,怪石珷玞,浮于河、淮,都圻之内,尽为甸服,当供稿秸铚粟之调,而为苑囿择禽之府,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薮;伤害农功,地繁茨棘,灾疫流行,民物大溃,上减和气,嘉禾不植。臣闻文王作丰,经始勿亟,百姓子来,不日而成。灵沼、灵囿,与民共之。今宫观崇侈,雕楼极妙,忘有虞之总期,恩殷辛之琼室。禁地千里,举足投网,丽拟阿房,役百干溪。臣恐民力凋尽,下不堪命也。昔秦据殽函以制六合,自以德高三皇,功兼五帝,欲号谥至万叶,而二世颠覆,愿为黔首,由枝干既杌,本实先拔也。盖圣王之御世也,克明俊德,庸勋亲亲。俊乂在官,则功业可隆,亲亲显用,则安危同忧;深根固本,并为干冀,虽历盛衰,内外有辅。昔成王幼冲,未能政,阂、吕、召、华,并在左右:今既无卫侯、康叔之监,分陕所任,又非旦、奭.东宫未建,天下无副。愿陛下留心关塞,永保无极,则海内幸甚。”后为燕中尉。辞疾不就,卒。
诗句:
> 若逸于游田,晨出昏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
译文:
> 如果沉迷于游猎嬉戏,早晚往返,以一日的打猎娱乐为乐,却忘记了无限的隐患,我对此感到非常疑惑。
关键词注释:
- **逸于游田**:指沉迷于游猎嬉戏。
- **晨出昏归**:形容早晚频繁出入,没有固定的规律。
- **无垠之衅**:指无限的隐患或危机。
- **愚窃惑之**:表示我对此感到非常疑惑。
赏析:
《三国志》中的辛毗、杨阜和高堂隆三人的传文,展示了魏文帝黄初三年(220年)时的政治局势与三位贤臣的不同观点。其中,辛毗在黄初中反对立郭贵嫔为后,以及明帝时期劝谏征役,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而杨阜和高堂隆则以其刚直的性格和政治见解,为朝廷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这些传文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君臣关系和政治氛围提供了宝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