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诏曰:“昔先圣既没,而其遣言余教,着于六艺。六艺之文,礼又为急,弗可斯须离者也。末俗背本,所由来久。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荀卿丑秦世之坑儒,儒学既废,则风化易由兴哉、方今宿生臣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昔伏生将老,汉文帝嗣以晁错;《谷梁》寡畴,宣帝承以十郎。其科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从光禄勋隆、散骑常侍林、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夏侯胜有言:“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则爵禄荣宠,不期而至。可不勉哉!”数年,隆等皆卒,学者遂废。
初,任城栈潜,太祖世历县令。尝督守邺城。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
潜谏曰:“王公设险以固其国,都城禁卫,用戒不虞。
《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是陈寿所著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涉及了三国时期魏朝的几位重要人物。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诗句:乃诏曰:“昔先圣既没,而其遣言余教,着于六艺。六艺之文,礼又为急,弗可斯须离者也。末俗背本,所由来久。”
- 译文:于是皇帝下令说:“从前圣人死后,他们的遗言教诲,记载在六经之中。六经中的文章,尤其是礼,是最紧急的,不可以片刻离开。现在的风俗背离了根本,这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
- 注释:先圣,指孔子。遗言遗教,指孔子的言论和教导。着,记录。礼,指周礼。斯须,片刻。末俗,指末世的风俗。背本,指背离根本。所由来久,指长期以来形成。
- 诗句: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荀卿丑秦世之坑儒,儒学既废,则风化易由兴哉、方今宿生臣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昔伏生将老,汉文帝嗣以晁错;《谷梁》寡畴,宣帝承以十郎。其科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从光禄勋隆、散骑常侍林、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夏侯胜有言:“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则爵禄荣宠,不期而至。可不勉哉!
- 译文:因此闵子骞批评原伯不学习,荀卿厌恶秦始皇时坑儒的行为,儒学一旦被废除,那么风化就容易兴盛了。现在各位退休的官员和儒生都是年岁已高,谁能够继承他们传授的教训呢?以前伏生年老将死,汉文帝继承他的学问并任用晁错;《谷梁传》缺少继承人,宣帝继承了十位郎官。那些科举考试中擅长解释经典的人共有三十人,跟随光禄勋隆、散骑常侍林、博士静学习,分别接受四部儒家经典和三礼的教授,主管官员为他们制定考核和测试的方法。夏侯胜曾经说:“士大夫们讨厌不懂得经学的人,如果经学一经精通,那么获取高官厚禄就像把东西扔到地上一样容易。”今天如果有学子能够深入研究经学的道理,那么封官赐爵的荣耀就不需要等待了。为什么不努力去做呢!
- 注释:闵子骞,即闵损,春秋时鲁国人。奚涓(qiān juān),字原伯,西汉人,少学申不害、商鞅之法,习黄、老言治事。荀卿,名况,战国末期赵人。伏生,名胜,西汉初年鲁国昌平(今山东济宁)人。汉文帝,即刘恒,西汉第七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晁错,名安,颍川阳武(今河南禹县)人。汉宣帝,即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伏生将老,指伏生年老将死。汉文帝继承他的学问即指汉文帝即位后任用晁错。《谷梁传》寡畴,指《谷梁传》没有继承人。《汉书》谓“《谷梁》亡”或“《谷梁》无后”。宣帝继承十位郎官即宣帝即位后继承十位郎官的教育。科郎吏,指科举考试中的官员。高才,指才能高的读书人。青紫,古代官吏的服装颜色是青色和紫色,这里代指高官厚禄。
- 诗句:初,任城栈潜,太祖世历县令。尝督守邺城。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
- 译文:起初,任城郡的栈潜,是太祖时代的一位县令。他曾监督守卫邺城。当时文帝担任太子,喜欢打猎游戏,早晚都在外出。
- 注释:任城郡,汉代的一个郡。县令,指县一级地方长官。栈潜,名潜,任城郡人。太祖,指曹操。耽乐田猎,指喜欢打猎嬉戏。晨出夜还,形容整天在外游玩。
- 诗句:潜谏曰:“王公设险以固其国,都城禁卫,用戒不虞。
- 译文:栈潜劝告说:“大王您设置险要地势来巩固您的国家,都城的警卫,用来警戒意外的事情。”
- 注释:王公,指诸侯王。设险以固其国,意思是设立险要的地方来巩固国家的基业。都城禁卫,指都城的警卫部队。戒不虞,指防备意外的事情。
- 诗句: 初,任城栈潜,太祖世历县令。尝督守邺城。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
- 译文:最初,任城郡的栈潜,是太祖时代的一位县令。他曾监督守卫邺城。当时文帝担任太子,喜欢打猎嬉戏,早晚都在外出。
- 注释:任城郡,汉代的一个郡。县令,指县一级地方长官。栈潜,名潜,任城郡人。太祖,指曹操。耽乐田猎,指喜欢打猎嬉戏。晨出夜还,形容整天在外游玩。
- 诗句:潜谏曰:“王公设险以固其国,都城禁卫,用戒不虞。
- 译文:栈潜劝告说:“大王您设置险要地势来巩固您的国家,都城的警卫,用来警戒意外的事情。”
- 注释:王公,指诸侯王。设险以固其国,意思是设立险要的地方来巩固国家的基业。都城禁卫,指都城的警卫部队。戒不虞,指防备意外的事情。
- 诗句:及其即位之后也。
- 译文:等到他当上皇帝之后。
- 注释:及其即位之后也,意为等到他当上皇帝之后。
- 诗句:及至必改正朔,俾魏祖虞,所谓意过其通者欤!
- 译文:到了一定的时候改变年号,使得魏国成为始祖,这真是过于仓促了。
- 注释:改正朔,指改换正朔年号。俾魏祖虞,使魏国成为始祖的意思。虞,通“娱”,快乐的意思。所谓意过其通者欤!所谓意过其通者欤!意味着这种举动太过仓促了。
接下来是对整首诗的赏析:
《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是一篇反映三国时期魏书人物的文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历史见解。诗中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各自的品性与立场,同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