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淩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
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淩就迁为司空。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淩为太尉,假节钺。淩、愚密协计,渭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
淩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二年,荧惑守南斗。淩谓:“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三年春,吴贼塞涂水。淩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淩阴谋滋甚,遣将军扬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淩,先下赦淩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淩,大军掩至百尺逼淩.淩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淩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淩,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淩至项,饮药死。
在《三国志》的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中,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本文主要叙述了王淩与令狐愚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包括他们参与的政治斗争、军事活动以及个人生活的变迁。下面将逐一解读这段历史文本:
全琮入侵芍陂:二年(250年),吴国大将全琮率领数万众众进攻芍陂,凌亲自率军迎敌,并力战连日,最终击退敌军。
提升官职及爵位:因功进封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迁升为车骑将军兼仪同三司。
迎接楚王彪:司马宣王诛曹爽后,凌被晋升为太尉,假节钺。此时,凌和外甥令狐愚都掌有军队,负责淮南的军事事务。
密谋废立:三年(251年)春,凌与令狐愚密谋废黜齐王曹芳,拥立楚王曹彪登基。同年九月,令狐愚派遣将领张式至白马县与曹彪联络。
迎接司马宣王:凌又派遣舍人劳精至洛阳,告知其子广关于废立之事。广告诫他:“废立大事,切勿先自祸端。”十一月,令狐愚再次派张式到曹彪处,但未返回。同年十二月,荧惑星占据南斗,凌预测将有大贵之人出现。
吴贼侵扰:三年(251年)春,吴国叛军塞涂水,凌欲乘机发兵征讨。然而朝廷下诏不许。
阴谋加剧:凌与令狐愚密谋日益加深,派遣扬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黄华、弘联名向太傅司马宣王报告此事。
宣王讨伐行动:司马宣王将中军由水路发兵讨伐凌。宣王先发布赦免凌罪状的诏书,后又命令尚书广东,让黄华为凌写信劝降。大军到达百尺逼凌投降,凌自知局势危急,只好单船出迎并送还印绶与节钺。
凌饮药自尽:凌到达项后,饮药自杀。司马宣王随后至寿春,对此次叛乱进行调查处理。全琮、凌、令狐愚等皆被追究责任。
《三国志》中的这段记载不仅展示了王淩和令狐愚在三国时期的重要角色,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复杂性。通过这些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