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擒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文王欲遣诸将轻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衅有荡覆吴之势。基谏曰:”昔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表之兵以围新城,城既不拔,而众死者太半。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饱不继,军覆上都。夫大捷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虑难不深。今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弭,是其修备设虑之时也。且兵出逾年,人有归志,今俘馘十万,罪人斯得,自历代征伐,未有全兵独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绍于官渡,自以为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文王乃止。以淮南初定,转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

是岁,基母卒。诏秘其凶问,迎基父豹丧合葬洛阳。追赠豹北海太守。甘露四年,转为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常道乡公即尊泣,增邑干户,并前五千七百户。前后封子二人亭侯、关内侯。景元二年,襄阳太守表吴贼邓由等欲来归化,基被诏:“当因此震荡江表。”基疑其诈,驰驿陈状。且曰:“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务,在于镇安社稷,绥宁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文王报书曰:“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敬依来指。”后由等竟不降。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中诗句的逐一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将军深算利害:这句话描述的是徐邈(字景山)在曹操军中的才智和策略。
  • 上违诏命,下拒众议:描述了徐邈坚持自己的决策,不顾他人反对。
  1. 诗句译文
  • 将军有着深远的计算和明智的利弊判断,独自坚定不移地持有自己的意志。他违背了皇帝的命令,拒绝了大家的议论,最终成功地制敌擒贼。
  • 即使古代的叙述,也不足以形容其功劳之大。
  1. 关键词注释
  • 将军:指徐邈,他是曹操手下的一位重要谋士。
  • 深算:深思熟虑、周密谋划的意思。
  • 利害:即得失、成败,指战争中的胜利或失败。
  • 诏命:皇帝的命令。
  • 众议:众人的意见。
  • 制敌擒贼:控制并俘虏敌军的将领或士兵。
  • 文王:指曹操,“文王”是对曹操的一种尊称。
  • 固志:坚决的意志。
  • 内忧外患:内部有忧患,外部有敌人入侵。这里指的是魏国当时面临的内外压力。
  • 修备设虑:修补装备,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威胁。
  • 全兵独克:完全战胜敌人。
  • 武皇帝:指曹操。
  • 官渡:地名,位于今河南中牟。
  • 淮南:指当时的淮南地区,位于今天的安徽、江苏等地。
  • 常道乡公:曹芳的小名,是当时曹魏的皇帝。
  • 襄阳太守:指时任荆州牧的襄阳太守邓艾。
  • 邓由:邓艾的弟弟邓由。
  • 表吴贼邓由等欲来归化:向朝廷报告希望归顺的愿望。
  • 嘉平以来:自嘉平年间以来。
  • 社稷:国家的基石,代指国家。
  • 绥宁百姓:安抚、安定百姓。
  • 未宜动众以求外利:不应该因为追求外部利益而动用大量兵力。
  1. 赏析
  • 徐邈在曹操手下的表现展示了其深思熟虑和坚定意志的能力,即使在违背皇帝命令的情况下也能坚持自己的决策。他的这种性格和能力使他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对魏国的政治和军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徐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和忠诚的主题。他的忠诚和智慧使他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 这首诗通过对徐邈的描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