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及会死后,于会家得书二十篇,名曰《道论》。
而实刑名家也,其文似会。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
评曰:“王凌风节格尚,毋丘俭才识拔干,诺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自论者也。
《三国志 · 魏书 ·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是一篇关于三国时期人物的传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及会死后,于会家得书二十篇,名曰《道论》。
注释:
- 会曾讨论过《易经》中没有“互体”的概念,以及才性和性格之间的差异。
- 后来,会去世后,在会家中找到了他的二十篇论文,命名为《道论》。
而实刑名家也,其文似会。初,会弱冠(即二十岁)与山阳王弼并知名。
注释:
- 实际上,他实际上是刑名家,他的文章风格与许会相似。
- 起初,他会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与山阳王弼一同出名。
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
注释:
- 王弼喜欢谈论儒道,言辞才华出众,辩论敏捷,注解《周易》和《老子》等经典著作,担任过尚书郎,二十多岁时去世。
评曰:“王凌风节格尚,毋丘俭才识拔干,诺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自论者也。
注释:
- 评论说:“王凌的风度和节操高尚,毋丘俭的才能和见识超出常人,诺葛诞严肃威猛,钟会精于策略和数学,他们都因为自己的名声得到了显赫的地位,最终导致了这样的荣耀职位,但他们都心怀大志却不切实际,不考虑潜在的危险,就像触发了机关一样,导致家族被灭,这不是很荒谬和迷惑吗!邓艾外表强壮,建立了功业和事业,但缺乏预防危险的意识,最终遭受了失败,难道诸葛亮不能从自己做起,这大概是古人所说的自我反思吧。”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几位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及其生活和思想特点。其中提到王弼、毋丘俭、诺葛诞、钟会、邓艾等历史人物,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角色,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