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

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

是岁魏黄初四年也。

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立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三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国志 · 蜀书 · 后主传》是陈寿所著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传记,记载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在蜀汉担任皇帝期间的历史事件。该作品详细记录了刘禅从被册封为太子到成为皇帝的过程及其政治生涯,反映了蜀汉政权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下面逐句对诗歌原文进行释义:

  1. 建安二十四年: 指的是公元219年,这一年刘备称帝,建立了蜀国。

  2. 先主为汉中王: 指的是刘备被尊为汉中的王,标志着他的势力开始在汉朝内部扩大。

  3.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 这句话与上一句相同,强调了刘备的地位是在那一年被确立的。

  4.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 这句话表明刘备在这一年成为了汉中之王,并被正式立为了自己的太子。

  5. 及即尊号册曰: 这里的“及”表示“当”,意味着当……的时候,“既”表示“已经”,“尊号”指的是皇帝的称号,而“册”是指正式授予某人某种地位或权力的文件。这句话描述了刘备正式成为皇帝,并举行了册封仪式。

  6. 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 “惟”在这里表示“只,仅仅”,“章武”是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元年”表示这是第一年,“五月辛巳”是指具体的日期。这句话说明了册封仪式的具体日期和年号。

  7. 皇帝若曰: “皇帝”是对皇帝的称呼,“若”是古代的一种敬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这里指代刘备,“曰”则是说的意思。这句话是册封仪式上,刘禅作为皇帝发表的宣言,表达了他接受册封的原因和态度。

  8. 朕遭汉运艰难: “朕”是古代帝王自称,“遭”有遭遇、经历之意,“汉运”指的是汉朝的气运,“艰难”描述的是经历的困苦和困难。这句话反映了刘禅对于自己即位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即他是由于经历了国家危机和困难,才被选为皇帝的。

  9. 贼臣篡盗: “贼臣”指的是叛变的臣子,“篡盗”是指篡夺皇位的行为。这句话指责了那些背叛国家的人,暗示了刘禅登基的背景是在一个混乱的政治局面中。

  10. 社稷无主: “社稷”在古代指代国家,“无主”则指没有合法的君主。这句话表达了因为国家的权威被篡夺,导致社会秩序崩溃的情况。

  11. 格人群正: “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抵抗”、“阻止”,而“群正”则指代所有人的意志或正义。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在面对这种混乱时,所有人都被迫反抗或寻找新的统治力量。

  12. 以天明命: “以”是介词,表原因,“天明命”可能指的是天命或天意的昭示,表示刘禅即位是得到了上天的认可或命令。

  13. 朕继大统: “朕”是古代帝王自称,“继”有继续、继承的意思,“大统”指的是整个国家的政权。这句话表明刘禅继承了皇帝的职位,继续统治国家。

  14. 今以禅为皇太子: “今”指的是现在,“以”是介词,表原因或目的,“禅”是刘禅的字,“皇太子”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皇帝的储君。这句话说明刘禅被册立为储君,也就是未来的接班人。

  15. 以承宗庙: “以”是介词,表原因或目的,“承”有承担、继承的意思,“宗庙”指的是祖先的祠堂。这句话表达了刘禅被赋予了继承国家祭祀的责任,意味着他需要保护和传承祖先的荣耀。

  16. 祗肃社稷: “祗”是敬畏、尊崇的意思,“肃”有严肃、恭敬的意思,“社稷”指的是国家的根基和象征。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刘禅要恭敬地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17. 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 这句描述了诸葛亮作为使者,带着朝廷的授权来授予刘禅印绶。这显示了诸葛亮对国家忠诚的态度,以及他对刘禅的信任和支持。

  18. 敬听师傅: “敬”是尊敬的意思,“听”是听从、聆听的意思,“师傅”通常指的是师父或者指导者,这里可能是对诸葛亮的尊称。这句话表达了刘禅在接受教育或指导时应保持尊重的态度。

  19.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 “行”在这里是行动、实践的意思,“一物”指的是一件事物或一个原则,“三善”指的是三种美好的品质或德行,“皆得焉”表示都能得到。这句话体现了刘禅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追求的三个美德:谦虚、勤奋和谨慎。

  20. 可不勉与: “可”是应该的意思,“勉”是努力、尽力的意思,“与”是助动词,表示赞同或鼓励的意思。这句话是对刘禅的一种劝诫,鼓励他努力学习和实践这些美德,以达到成为优秀领导者的目标。

这首诗通过叙述刘禅的生平和成就,展现了一个年轻皇帝的成长历程和治国理念。诗中涉及了刘禅接受册封、继承大统、治理国家等重要事件,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动荡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禅的生平和他在三国历史中的角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