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传记。本文节选自陈寿的《三国志》,通过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展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诸葛亮被赋予了重要的职责,即在政治军事上进行审慎的调整和决策,提出忠诚的建议。
败攸之、祎、允之任也:这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其下属的信任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导下成功完成任务。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这里表达了诸葛亮对于自己职责的认知和承担,他愿意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皇帝完成恢复国家的任务。
不效,败治臣之罪:如果未能达成预期的目标,诸葛亮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会遵循先帝刘备的教诲和遗诏,确保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不胜受恩感激:表达了诸葛亮对受到的信任和重用深感感激的心情。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还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的历史贡献和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