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诗句:
-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这句话描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和期望,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才能的高度认可和对他未来的重任的期许。
-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他愿意为之牺牲的决心。
-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 这句话讲述了诸葛亮在建兴年间被封为武乡侯并开始掌管政务的情形,显示了他在朝政中的重要作用。
-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国家形势的看法和他对政治改革的期望。
译文:
章武三年春,刘备在永安去世后,召诸葛亮到成都处理后事,告诉他说:“您的才能比得上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完成国家的大事。如果继承人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您可以自己掌握政权。”诸葛亮流着泪说:“臣下我愿竭尽全力,忠诚地保持我的节操,为国而死!”刘备还任命他为蜀国的武乡侯,开始掌管政务。不久,他又被任命为益州的牧守。无论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决定。南中各郡都发生叛乱,但诸葛亮因为刚刚经历了丧事,所以没有立即出兵。此外,他还遣使出使东吴,与他们结盟结亲,成为盟友。
章武三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军队向南征讨,秋天平定了南中地区的所有叛乱。军队所需的物资和资金都来自这个国家,使它变得富裕起来。然后开始整顿军事,准备大规模行动。
诸葛亮率众北伐汉中,出发之前上书说:“先帝开创的国家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个国家,益州已经疲惫不堪了。这实在是一个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守卫皇宫的侍卫大臣们从不懈怠,忠于国家的人士忘记了自己的生命。这大概是为了回报先帝给予的特殊待遇,希望陛下能够听取他们的建议吧!我们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奋那些有志之士的气魄,不应该自轻自贱,引用不当的话去堵塞忠言的建议。宫内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