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诗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诚实可靠的人,他们的忠诚和心思纯正,因此先帝(刘备)选拔他们交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咨询他们的意见,然后才去实行,这样可以弥补缺失,增加益处。将军向宠性格温和,品行端正,精通军事,以前在任时,先帝(刘备)就称赞他能胜任,所以大家一致推举向宠担任督军。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应该全部咨询他的意见,一定能让士兵们心悦诚服,使优秀和差劲的人才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初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末衰落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总是叹息痛恨于桓灵时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诚勇敢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期待了。
【注释】
- 侍中、侍郎:指刘备手下的官员。郭攸之、费祎、董允都是刘备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大臣。
- 此皆良实:这些是忠诚可靠的人。
- 志虑忠纯:心思纯正,意志忠诚。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挑选他们来交付陛下。
- 事无大小: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
- 悉以咨之:全部咨询他们的意见。
-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弥补不足,增加益处。
- 亲贤臣:亲近贤明的臣子。
- 远小人:疏远奸佞小人。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是汉初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的原因。
- 后汉所以倾颓也:然而后来的汉朝却因此而衰败。
-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比喻真心诚意地邀请或反复诚恳地拜访。
- 忧叹:忧虑叹息。
- 托付:委托某人承担任务或工作。
- 危难之间:处于困境之中。
- 二十有一年矣: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 当奖率三军:应当率领三军将士。
- 北定中原:北上平定中原地区。
- 还于旧都:回到原来的京城。
- 忠陛下之职分:忠于陛下的职责所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的一部分,表达了他对朝廷和国家忠诚的态度以及对于人才的看法。诗中首先列举了几位他认为是忠心耿耿的官员,然后通过回顾先帝(刘备)的知人善任,强调了亲近贤臣远斥小人的重要性。最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