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字奉宗,汝南人,许靖兄之外孙也。少孤,长于靖家。弱冠知名,稍迁至选曹郎,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费祎甚异之,故超继允内侍。吕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坚,深见信爱,权重于维。景耀元年卒,后主痛惜,以言流涕,乃下诏曰:“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联用悼焉。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谥曰忠侯”。赐子??爵关内侯,拨次子裕为黄门侍郎。自祗之有宠,后主追怨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祗媚兹一人,皓构间浸润故耳。允孙宏,晋巴西太守。吕乂字季阳,南阳人也。父常,送故将(军)刘焉入蜀,值王路隔塞,遂不得还。乂少孤,好读书鼓琴。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乂迁新都、绵竹令,乃心隐恤,百姓称之,为一州诸城之首。
”`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是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撰写的一篇历史传记,主要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几位重要人物:董和、刘巴、马良、陈震、董允以及吕乂的事迹。本篇传记详细叙述了他们的生活轨迹及其在政治、军事上的贡献,展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卓越才能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积极影响。以下是关于该篇传记的逐句解析:
祗字奉宗,汝南人,许靖兄之外孙也:此句说明祗的姓氏为“祗”,字为“奉宗”,其来自汝南(今河南汝南)。同时提及了祗的祖先许靖,以及许靖与某位兄长的关系。
少孤,长于靖家:描述了祗从小失去双亲,成长过程中由其外祖父许靖抚养。
弱冠知名,稍迁至选曹郎:指出祗年轻时期便已名声远扬,后逐渐升至选曹郎的位置,显示出他在政界的才能。
矜厉有威容多技艺:形容祗具有威严和能力,且具备多种技能,受到同僚的高度赞扬。
费祎甚异之,故超继允内侍:提到了费祎对祗的赞赏,因此他得以进入宫廷担任内侍职务,这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重要位置。
吕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记述了吕乂死后,祗继续担任侍中并守卫尚书令的高位,此外还兼任镇军将军一职,显示了他的军事领导能力。
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说明了虽然姜维的官位在祗之上,但他通常带领军队在外作战,很少参与朝廷事务。
祗上承主指,下接阉坚,深见信爱,权重于维:强调祗在刘备和诸葛亮领导下的地位,他的忠诚和信任使他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姜维。
景耀元年卒,后主痛惜,以言流涕,乃下诏曰:“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联用悼焉”:记载了祗在景耀元年去世的消息,后主因他的去世感到悲痛,并发表了感人的悼念之辞。
通过这段传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还能深入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政治立场及历史作用。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三国文化、历史以及政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与赏析:
- 祗字奉宗: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祗为“祗”,名字来源于“祗”姓。
- 奉宗汝南人: 表明祗是汝南人,即现在的河南地区。
- 许靖兄之外孙也: 指出祗的曾祖父是许靖,而许靖是某个兄弟的孙女(外孙)的儿子。
- 少孤: 描述祗从小就失去了双亲。
- 长大于靖家: 表明他在外祖父家中长大成人,得到了照顾和支持。
- 稍迁至选曹郎: 描述了祗在政坛上的起步阶段,从一个小官逐步升迁。
- 矜厉有威容多技艺: 形容祗外貌严肃而有威严,同时精通多种技能。
- 费祎甚异之: 表示费祎非常欣赏和尊敬祗,这可能是由于他的能力和品德。
- 超继允内侍: 提到费祎推荐祗接替自己的职位成为内侍,显示了费祎对祗的信任。
- 吕乂卒…重于维: 说明尽管姜维的职位在祗之上,但两人在军中的影响力有所不同,姜维更擅长军事行动。
- 景耀元年卒: 标记出祗去世的年份,这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节点。
- 后主痛惜,以言流涕,乃下诏曰: 描述了后主对祗去世的反应,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哀悼之情。
- 景耀元年卒: 指出祗在景耀元年(263年)逝世,这个时间节点对三国史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不仅是三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俗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细致的解读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动态和文化特征,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