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
皓畏允,不取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允尝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允修敬。
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乃命解骖,祎等罢驾不行。
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卒。
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是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篇历史传记,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董和、刘巴、马良、陈震、董允和吕乂的故事。通过对这些人物生平事迹的记载,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物风貌。以下是对该篇传记的逐句解析:
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描述了后来的皇帝渐渐长大,对宦官黄皓产生了喜爱和依赖。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黄皓具有谄媚和聪明才智的特征,试图让自己在宫中得以立足。
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董允常常在朝廷上正直地劝谏君主,而在私下里却多次责难黄皓。
皓畏允,不取为非:黄皓因为害怕董允而没有做出违法的事。
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官职也仅仅是一个黄门丞。
允尝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期游宴:董允曾经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一起计划出游。
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允修敬:他们准备出发时,郎中襄阳的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
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董恢年轻且官位不高,看到董允停下了出行,于是急忙告辞。
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董允拒绝了他,说:“我之所以停下是因为想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谈论。”
乃命解骖,祎等罢驾不行:于是命令卸下车马装饰,费祎等人就停止了出发。
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他的坚守原则和谦恭的品质,就是这样的例子。
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延熙六年,董允被加授辅国将军的职位。
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延熙七年,董允担任侍中并守护尚书令,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
九年,卒: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该传记不仅记录了董允的一生事迹,而且通过他的言行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环境和人物性格特征。董允以其正直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