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贵今文而不祟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于《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方服虔注说,咸略诵述,不复按本。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后主。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亮卒,还成都,拜大中大夫,卒。子宗传其业,为博士。
李譔字钦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惧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譔具传其业,又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延熙元年,后主立太子,以譔为庶子,迁为仆,射转中散大夫、右中郎将,犹侍太子。太子爱其多知,甚悦之。
诗句:
译文:
尹默字思潜,是梓潼涪人。益州地区很多人喜欢研究今文而忽视章句,尹默知道这不是博学之道。于是,他远离家乡前往荆州,跟随司马德操和宋仲子等学者学习古代学问。他们通晓诸经史籍,又专精于《左氏春秋》。从刘歆的体例开始,到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方服虔的注解解说,他都略读并加以叙述,不再逐字逐句地按照原书原文去读。
关键词注释:
- “尹默”: 指人物名。
- “梓潼涪”: 地名,位于四川省东部。
- “益部”: 指今天的四川地区,古代属于益州。
- “今文”: 指当时流行的汉朝官方经典文献。
- “古文”: 指与“今文”相对的经典文本,通常包含更古老的文本。
- “司马德操”: 名字,可能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或官员。
- “宋仲子”: 名字,也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 “诸经史”: 指儒家的经典和史书。
- “《左氏春秋》”: 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尹默的学习经历和成就,展现了他的博学和广博的知识面。尹默不仅精通《左氏春秋》,还广泛涉猎其他经典,如五经、诸子等。同时,他还对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等技艺有深入的了解和实践,显示出他全面发展的个性。诗中还提到了司马德操和宋仲子等人,他们的学问和影响力可能对尹默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通过后主对他的赞赏,反映了尹默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个人成长和贡献的认可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