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容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生,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候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从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候,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末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黄权,字公衡,生于三国时期蜀地的巴西阆中,少时便以郡吏身份服务于刘璋,后因张松之建议而成为先主刘备的主簿。在刘备攻取益州并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黄权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以下是对《三国志 · 蜀书 · 黄李吕马王张传》诗句的逐句释义:
- “黄权,字公衡”,
- 字:古代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的简称。黄权字公衡,表明他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黄”是他的姓氏,“权”是他的字。
- 生卒年不详:黄权的生卒年不详,根据史料记载,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但具体的生平细节并不明确。
- “巴西阆中人也”,
- 巴西阆中:位于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是古时候的一个地区名,属于今天的四川盆地的一部分。
- 人为:表示黄权出生在这里,是当地的一个居民或子民。
- “少为郡吏”,
- 郡吏:古代地方官员的一种称呼,负责管理一郡的行政事务。黄权年轻时就在郡中担任这种职务,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 “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 州牧:指某一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类似于现代的省长或市长。刘璋作为益州的州牧,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黄权因此被召为他的属下,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 “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
- 时:指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情境下。
- 别驾: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区长,负责一地的行政事务。
- 张松:是当时荆州牧刘表手下的一位重要谋士。
- 宜迎先主:是指应该迎接刘备来统治益州。
- 使伐张鲁:是指刘备应该去讨伐张鲁,统一整个巴蜀地区。
- “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容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 左将军有骁名:指的是刘备手下的将领关羽以勇猛闻名。
-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由士兵组成的战斗部队。
- 宾客礼待:是指以宾客的身份对待,给予尊重但不赋予实权。
- 一国不容二君: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不能有两个君主。
- 泰山之安:用来形容国家稳定、安全。
- 累卵之危:比喻局势非常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 关境:指的是当时的边境线,即现在所说的国境线。
- 河清:黄河的水变清,象征着国家安定和平。
- 权谏曰:是黄权劝阻刘备的话。
- 愿以部曲将迎左将军至,则不满其意;以宾礼见之,则两国不容,且恐一国非之也,可闭门清野,以待太清。’”
黄权在《三国志 · 蜀书 · 黄李吕马王张传》中的译文和赏析展现了一位智者的冷静与远见,以及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通过黄权的劝谏和战略眼光,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一些微妙之处。同时,黄权的言行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