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大将军钟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托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于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
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及至涪如其书云。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于涪,待以交友之礼。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斌弟显,为太子仆。会亦爱其才学,与斌同时死。
翻译:
诗句: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
译文:涪江沿岸地势平坦,交通极为便利,无论从陆地还是水路都可以快速响应。如果东北地区出现紧急情况,我们前往支援也不会感到困难。
注释:涪江——长江的支流之一,流经四川东部地区。陆通——指道路、桥梁等设施完善,便于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唯急是应——意为只要东北方向出现紧急情况,我们都会迅速响应。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蜀国在涪江沿岸的战略优势,以及对于周边地区的紧密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蜀国军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
诗句: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译文:疾病加重,病情恶化,最终在九年去世,谥号为恭。
注释:疾转——指病情迅速恶化。增剧——病情加重。至……卒——指去世的时间。谥号——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和荣誉。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蒋琬的健康状况和去世的过程。从“疾转”可以看出,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而“至九年卒”则说明了他因病去世,享年九岁。最后“谥号曰恭”则是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认为他是一位恭敬的人。
诗句: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大将军钟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
译文:我的儿子继承我的职位,担任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国大将军钟会来到汉城,给斌写了一封信说:“巴蜀有许多贤智文武之士,其中你、诸葛思远等人,就如同草木一样,我与你有着相似的气质。对你们的敬仰之情,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这次我来拜访你们,是想祭拜你们的坟墓,打扫墓地,表达我们的敬意。希望你能告诉我你们的具体位置!”
注释:绥武将军——官名,负责管理地方的军事事务。汉城护军——官名,负责保护和管理汉城的防务。巴蜀——古地名,指四川一带。贤智文武之士——指有才能和智慧的人。至于足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诸葛思远——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诞。比喻诸草木——以草木比喻人。吾气类也——表示与对方气质相投或相似。桑梓之敬——指故乡人的敬仰之情。古今所敦——指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西到——表示向西行。奉瞻尊大君公侯墓——表示前来祭拜你们的坟墓。应当洒扫坟茔——表示要打扫墓地。奉祠致敬——表示祭拜并致敬。愿告其所在——希望告知你的位置。
赏析:这封信是钟会为了表达他对蒋氏家族的敬意和尊敬之情而写的。信中不仅表达了对蒋氏家族的尊重,还表达了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的认可。同时,信中的语言也体现了古代书信的礼仪和文风。
诗句: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于涪,待以交友之礼。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斌弟显,为太子仆。会亦爱其才学,与斌同时死。
译文:后来刘备投降了邓艾,姜维前往会见钟会于涪地,以普通朋友的身份对待他。随后随会到达成都,却被混乱的士兵杀害。姜维的弟弟姜显,担任太子仆人。钟会也很欣赏他的才能和学识,与姜维同时被杀。
注释:后主——指刘备之子刘禅。邓艾——蜀国的将领。姜维——姜维是姜尚的后代,曾担任蜀国大将军。后主既降邓艾——表示刘备已经投降了邓艾。斌诣会于涪——指姜维前往会见钟会于涪地。待以交友之礼——表示以普通朋友的身份对待他。随会至成都——跟随钟会到达成都。为乱兵所杀——由于受到混乱士兵的攻击而被杀。斌弟显——指姜维的弟弟姜显。太子仆——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太子的生活和工作。会亦爱其才学——表示钟会对姜维的弟弟姜显也很喜爱。与斌同时死——表示与姜维一同被杀害。
赏析:这首诗通过记录姜维和钟会之间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命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