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蒋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zhǐ)。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译文: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蒋琬年轻的时候和表弟泉陵的刘敏就闻名于世。蒋琬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进入蜀地,被任命为广都长。刘备曾经带着他游玩观赏,偶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处理各种事务都不得力,而且当时刘备又喝得大醉,对蒋琬非常愤怒,打算把他杀掉。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求说:“蒋琬是个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他治理政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过分注重外表的修饰。希望主公更加仔细地考察他。”刘备很赞赏诸葛亮的话,于是没有对蒋琬施加刑罚,只是让他仓卒地免去了官职。蒋琬被推举后,夜里梦见一头牛在门外,血流如注,心里非常厌恶这个征兆,于是他向占卜的人赵直询问。赵直说:“看见血迹的人,说明事情会非常清楚。牛的角以及鼻子,是‘公’字的象征,您的职位一定会达到最高的位置,这是非常好的预兆。”不久以后,蒋琬就被任命去做什邡县的县令。刘备成为汉中王后,蒋琬担任尚书郎。
赏析:
《三国志》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由西晋的史学家陈寿撰写。书中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其中《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就是其中的一篇。《三国志》以其严谨的史实考证和生动的人物描写而受到后世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广泛赞誉。本文选取的“蒋琬传”,通过描绘蒋琬从青年时代到担任重要职务的经历,展现了一位政治家在乱世中如何坚守本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
蒋琬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政治中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品德的考量。在古代中国,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往往与其个人的品德和政治才能密切相关。蒋琬虽然起初只是个普通的州书佐,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认可。这种经历不仅显示了他个人的坚韧不拔和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忠诚、智慧和能力的高度认可。
蒋琬在任职期间所展现出的为国为民的情怀也值得称道。他始终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无论是担任广都长还是后来的什邡县令,他都尽心尽力地为百姓谋福利。这种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更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
蒋琬的故事还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尽管他在初期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和误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凭借着自身的才干和坚持,最终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任何领域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承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