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
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人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
诗句
1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 解析:这句话描述了杨敏批评蒋琬工作时的不清晰和效率低下,他认为蒋琬的工作状态无法比得上前人。”杨敏”是指一个负责监督农田的官员,他通过毁谤来表达对蒋琬的不满。”作事愦愦”是形容蒋琬工作时显得有些迷糊或不专注,而”诚非及前人”则是直接表示他认为蒋琬在工作上不能与历史上的其他优秀人物相比。
-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
- 解析:这里的”白”指的是向上级报告,”以白”即指向蒋琬汇报了这一情况。”推治敏”意味着蒋琬被要求追究杨敏的责任。蒋琬可能因此感到压力,但最终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 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 解析:蒋琬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历史上的前人诸葛亮,这反映了他的自知之明和谦逊。他没有试图为自己辩解或转移责任给杨敏,这表明了他对于个人能力的诚实评估。
-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 解析:这段话反映了蒋琬的战略思维。他指出历史上的诸葛亮多次尝试进攻秦国(可能是为了扩张势力或争夺资源),但由于道路险恶且运输困难,最终未能成功。蒋琬建议使用更加灵活的方式——通过水路向东推进,这可能是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战术上的便利。
-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 解析:蒋琬采取了积极的策略性措施,准备大量船只,意图利用汉水和沔水等河流进行突袭。然而,由于他自己的旧病复发,导致他未能按计划行动。这里体现了蒋琬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 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 解析:尽管面临疾病和其他挑战,蒋琬和他的顾问们认为如果不取得胜利,返回的道路将会非常艰难,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这种担忧显示了蒋琬对于军事行动后果的深刻理解。
- 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 解析:蒋琬派遣他的副手费祎和姜维去执行具体任务,传达他的战略目标和意图。这是蒋琬作为领导者的一种策略性选择,旨在确保他的战略意图得到有效的贯彻。
- 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人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
- 解析:这段上疏是蒋琬对自己职责的阐述以及对未来军事行动的规划。蒋琬回顾了自己从汉中出发以来的时间,提到了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及身体状况不佳。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魏国控制着九州的土地,难以轻易消除。蒋琬提出了一个分阶段的计划:首先攻击魏国的薄弱环节,同时巩固自己的后方。最后,他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并表示自己将亲自率军支持姜维的行动。这反映了蒋琬的战略眼光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赏析
蒋琬的这段上疏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能够客观分析形势并制定有效的战略。他的决策不仅基于事实和数据,还考虑到了个人能力和身体状态的限制。此外,蒋琬还能够听取下属的建议,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种开放和合作的态度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