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诗句: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
译文: 十九年春天,就晋升姜维为大将军,更加整顿军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会合上邽。胡济违背了誓言没有到达,因此姜维被魏将邓艾在段谷打败,士兵四散流离,死者甚众。众人因此怨恨他,陇西一带也骚动不安。姜维向朝廷认错并请求贬降自己的职位。被任命为后将军,代理大将军职务。
注释: “就”是“于是”、“就任”的意思。“上邽”是古地名,位于今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境。“胡济”是魏国将领,镇守关中地区。“段谷”位于今天的陕西宝鸡市境内,是一处地势险要的地方。“星散流离”形容军队被打败后四散逃跑的景象。“魏大将邓艾”指的是魏国的高级将领邓艾,他在此战役中取得了胜利。“长城”指的是今天的陕西省长武县境内的一段长城,当时有大量储备粮。“景耀元年”是指公元258年,距离姜维失败的时间很近。“司马望”和“邓艾”是魏国的将领,他们在这里抵抗姜维的军队。
赏析: **《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中的这段文字,记录了姜维在担任大将军期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及其结果。姜维在担任大将军后迅速与胡济约定会合上邽,但由于胡济未能遵守协议,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邓艾击败,损失惨重。这一事件反映了姜维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战略布局,同时也揭示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局限性。尽管遭受失败,姜维依然保持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员将领的勇气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