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人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诗句:五年,维率众出汉。
译文:在五年时,姜维率领部队离开了蜀国。
注释:本句描述了姜维在五年时的军事行动,即带领部队离开了蜀国。
赏析:此句展现了姜维对国家忠诚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果敢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当时蜀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混乱局势。
诗句: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译文:侯和被邓艾击败后,回到了沓中。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侯和在与邓艾的战斗中被击败,随后返回沓中的过程。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同时也反映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和蜀国军队的劣势。同时,也表达了蜀国君臣对于侯和战败后的无奈和悲痛之情。
诗句: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译文:姜维原本是寄人篱下,依靠国家生存,多年征战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战功。然而宦官黄皓等人在内掌大权,右大将军阎宇与黄皓勾结,而黄皓暗中想要废除姜维扶植阎宇。姜维对此心生疑虑,因此感到不安和恐惧,最后决定不再返回成都。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姜维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和不安感。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蜀汉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揭示了政治黑暗和腐败的一面。姜维的处境表明了一个领导者在面对政治风波时的无奈和痛苦。
诗句: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译文:六年时,姜维向后主上表:“听说钟会正在关中准备发动进攻,打算谋取进取,应该同时派遣张翼、廖化前往督堵军队,分别保护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止意外发生。”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姜维向后主提出的策略,旨在防范钟会的进攻。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姜维的军事智慧和前瞻性思考,体现了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应对策略的周密考虑。同时,也反映了姜维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高度责任感。
诗句: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人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译文:黄皓相信鬼神巫术,声称自己不会自行招致祸端。他告诉后主停止这件事,但是大臣们并不知道。当钟会将要进军到骆谷时,邓艾已经进军到沓中。于是派右车骑廖化前往沓中作为姜维的援军,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其他防线的辅助力量。到达阴平后,得知魏将诸葛绪向建威进攻,于是停留在那里等待他。一个多月后,姜维被邓艾打败,回到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派别将进攻关口,蒋舒打开城门投降,傅佥与敌人搏斗而死。钟会攻打乐城,未能攻克。得知关口已经失守,钟会长驱直入,廖化、张翼、董厥等到达汉寿,姜维、廖化也放弃阴平撤退。恰好和廖化、张翼会合,他们也都后退到剑阁以抵抗钟会的进攻。
注释:这句诗详细描述了钟会的行动和姜维的应对措施,以及双方在战场上的激烈交锋。
赏析: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双方将领的勇敢表现。通过具体的事件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将领们的英勇无畏。同时,也体现了姜维在面对强敌时的冷静和机智。
这首诗描绘了姜维在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他的军事生涯、政治斗争和个人经历。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示了姜维的智慧、勇气和忠诚,以及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