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正着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维昔所俱至蜀,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执金吾,梁虔大长秋,皆先蜀亡没。

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固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诗句:

  1. 郤正著论评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
  • 注释:这段描述了姜维的简朴生活方式和清廉的形象。姜维虽地位崇高,但生活简朴,不追求奢侈;家中没有姬妾,只有必要的侍从;后庭中也没有歌舞娱乐等奢侈活动。
  1. “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
  • 注释:这里强调了姜维的节俭生活,他只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追求多余的享受。这种生活方式不是出于贪婪或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出于自我克制。他认为只要这样就足够了,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追求。
  1. “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
  • 注释:普通人经常赞扬成功,批评失败,抬高某人的地位,贬低某人的地位。他们常常因为姜维的处境而贬低他。这与《春秋》的褒贬原则不同,《春秋》在评价人物时总是公正无私。
  1. “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 注释:尽管面临困境,姜维仍然热爱学习,保持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使他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典范。
  1. “维昔所俱至蜀,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执金吾,梁虔大长秋,皆先蜀亡没。”
  • 注释:姜维曾经与这些高级官员一起前往蜀国。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执金吾,梁虔大长秋,他们都因先于蜀国灭亡而去世。

译文:
司马懿评价姜维:“姜伯约位高权重,处在群臣之首,但他的住宅简陋,财产不多,家中没有姬妾,后庭也没有歌舞娱乐。他的衣服和车马都够用,饮食也很节制,不追求奢华也不吝啬。他只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人们认为他的行为只是足够了,而不是追求更多。普通人经常赞扬成功,批评失败,抬高某人的地位,贬低某人的地位。他们常常因为姜维的处境而贬低他。这与《春秋》的褒贬原则不同,《春秋》在评价人物时总是公正无私。即使面对困境,姜维仍然热爱学习,保持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使他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典范。虽然他曾与梁绪、尹赏等高级官员一起前往蜀国,但他们因先于蜀国灭亡而去世。现在让我们看看他的事迹,他的简朴生活和清廉形象令人钦佩。”
赏析:
此篇通过郤正的评价,揭示了姜维虽位高权重却依然坚持简单、清廉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对名利的态度。文中通过对姜维生活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评价,展示了姜维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个人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