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弘后生,卓尔奇精,天命二十,悼恨未呈。
赞程公弘公弘,名祁,季然之子也。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赞糜芳、士仁、郝普、潘浚糜芳字子方,东海人也,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潘浚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普至廷尉,浚至太常,封候。
评曰:“邓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
杨戏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难云。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公弘后生,卓尔奇精,天命二十,悼恨未呈。
- 逐句翻译:《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中的这句诗描述了邓芝的早年生涯及其卓越品质和对天命的感慨。
- 关键词注释:“公弘”指的是邓芝,字伯苗,是义阳新野人。“后生”意指年轻而有才华的人。“卓尔”意为杰出、出众。“奇精”表示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天命二十”可能是指邓芝在二十岁时被选入蜀国,这里的“二十”并非字面意思的二十岁,而是象征他的早慧与天赋。“悼恨未呈”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遗憾。
- 赏析:此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邓芝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形象。同时,“悼恨未呈”也反映了他对未能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情感表达。
第二句:
赞程公弘公弘,名祁,季然之子也。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 逐句翻译:这两句是对邓芝生平的进一步描述,以及对他行为的评价。
- 关键词注释:“程公弘”指的是邓季然的儿子邓弘。“奔臣”指的是因被迫而逃亡的人。“礼有来逼”可能是指邓弘因为某种原因被迫逃亡。“司官”可能是指主管官员,“顾大德”可能是指他不顾大局,不顾德行。“靡自匡救”意指他没有自我纠正。“倍成奔北”形容他背叛了国家。“作笑二国”可能是指这种行为引起了两个国家的嘲笑。
- 赏析: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弘的行为给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后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邓弘行为的批判态度。
第三句:
赞糜芳、士仁、郝普、潘浚
- 逐句翻译:这句诗列举了几位与邓芝同期的人物,并对他们进行了简短的评价。
- 关键词注释:“赞糜芳”是对糜芳的评价。“士仁”可能是对另一位人物的描述。“郝普”可能是指另一位人物的姓名。“潘浚”是另一位人物的称呼。
- 赏析: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简要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蜀国的几位重要人物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句:
评曰:“邓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
- 逐句翻译:这句诗是对邓芝等人的评价,强调他们的忠诚和勇敢。
- 关键词注释:“邓芝”是此处的主体,“坚贞简亮”是他的特点。“临官忘家”是他对待工作的专注和牺牲家庭的精神。“张翼亢姜维之锐”可能是指张翼对抗姜维时的勇猛。“宗预御孙权之严”可能是指宗预在抵抗孙权时的坚决和严厉。
- 赏析:这句诗赞扬了邓芝等人的忠诚和勇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第五句:
杨戏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难云。
- 逐句翻译:这句诗批评了杨戏的策略过于独特,但他的智慧有限,最终可能面临困境。
- 关键词注释:“杨戏”可能是一个名字或角色的名字。“商略”可能是指策略或谋划。“意在不群”表示他的想法与众不同。“智度有短”指出他缺乏足够的智慧。“殆罹世难云”暗示他可能因为过于独特而遭遇困难。
- 赏析:这句诗批评了杨戏的过度自信和缺乏实际考虑,但也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