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子奋为齐王,居武昌。子休为琅瑚邪王,居虎林。二月,大赦,改元为神凤。皇后潘氏薨。诸将吏数诣王表请福,表亡去。
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诗句:
- “二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子奋为齐王,居武昌。子休为琅瑚邪王,居虎林。二月,大赦,改元为神凤。皇后潘氏薨。诸将吏数诣王表请福,表亡去。”
译文:
在二年(201年)的春天一月,孙权册封他已故的太子孙和为南阳王,居住于长沙;册封他的长子孙奋为齐王,居住在武昌;册封他的幼子孙休为琅琊王,居住在虎林。二月,孙权宣布实行大赦,并改年号为神凤。此时,皇后潘氏去世。许多将领和官吏多次到孙权那里请求赐福,孙权于是逃离了都城。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孙权即位后的一些事迹的描述,包括他册封自己的子嗣以及他在位期间的一些政治决策等。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孙权作为一位领袖的复杂性,他既有智慧和决断力,也有性格上的一些缺点,如多疑、好杀等。诗中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孙权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