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

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融乃然之。于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诗句

  • 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

译文

为何要默默无言一起离去,这样才可以保全自己避免灭亡,又何必在无谓的事务上一同受刑呢?

注释

  1. 岂若:难道不如。
  2. 默然:沉默、不出声。
  3. 俱出去:同时离开(指逃离或避难)。
  4. 可以存:能够保全自己。
  5. 易亡:容易失败。
  6. 无事:没有事情。
  7. 俱就刑辟:一同遭受刑罚。
  8. 吏言:官吏的话。
  9. 君为郡败吾章:你让我因郡政问题受到责备。
  10. 已得如意:已经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11. 复亡为:再次失败。
  12. 慈答曰:刘慈回应说。
  13. 用意太过:使用的方式或手段过于激进。
  14. 乃相败章:结果反而破坏了自己的名声或计划。
  15. 州家:指州里的官员或上级政府。
  16. 闻之:听说这件事。
  17. 更遣吏通章:于是派遣官吏传达情况。
  18. 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由于有司认为此事不合规定而不予受理。
  19. 孔北海: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20. 黄巾寇暴:指的是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之一。
  21. 都昌:地名,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寿县一带。
  22. 管亥:即张步,东汉末年的军阀。
  23. 严行蓐食:迅速进食整顿身体。
  24. 明晨:明天早上。
  25. 围下:被包围的地区。
  26. 比贼觉知:等到敌人发现。
  27. 慈行已过:刘慈已经通过。
  28. 射杀数人:射击并杀死几人。
  29. 区区:谦辞,表示谦虚。
  30. 延颈恃仰:伸长脖子依赖仰仗。
  31. 自托于君:自己托付给您(刘备)。
  32. 惟君所以存之:只有靠您来保全他了。
  33. 精兵三千人:精锐的士兵三千人。
  34. 贼闻兵至:敌方得知有军队到来。
  35. 解围散走:解除了包围并逃跑。
  36. 吾之少友也:对我来说是老朋友。
  37. 事毕:事情结束。
  38. 还启其母:回来告诉母亲。
  39. 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很高兴你能回报孔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刘慈与孔融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在紧急情况下的英勇行动。诗中描述了刘慈在面对危机时,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求去救助孔融,体现了他们之间无私的友情和深厚的义气。刘慈的勇敢行为不仅救了孔融一命,也让孔融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展现了古代士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