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末可量也。”

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

诗句

  1.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
  • 注释: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在同一个郡,太史慈从辽东回来后,没有和刘繇见面,暂时渡过长江到曲阿去见刘繇,但还没来得及离开,就遇到了孙策。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太史慈的回归以及与刘繇的初次相遇。
  1. 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
  • 注释:有人劝刘繇可以使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说:“如果我用了你太史慈,你许褚不会嘲笑我吗?”只是让太史慈观察形势的轻重。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刘繇对太史慈能力的怀疑。
  1.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
  • 注释:当时太史慈和一名骑兵相遇孙策。孙策有十三个随从,都是韩当、宋谦、黄盖等人。太史慈就上前战斗,正好与孙策相对。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太史慈与孙策的首次对决。
  1. 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 注释:孙策刺杀太史慈的马,而抓住了太史慈的项上手戟,太史慈也得到了孙策的头盔。恰好双方的兵士骑马过来,于是双方解散了。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战斗中的紧张气氛和最终双方的和解。
  1.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
  • 注释:太史慈和刘繇一起逃往豫章,然后躲到芜湖,最后逃亡进了山里,自称丹杨太守。
  • 赏析:这句话说明了太史慈和刘繇最后的逃亡路线和身份。
  1. 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末可量也。”
  • 注释:孙策亲自攻击和讨伐,于是被捉住并关押起来。孙策立即解开绳索,抓住他的手说:“难道你不记得神亭的时候吗?如果当时我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太史慈回答说:“不能确定的。”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友情和信任,同时揭示了太史慈的智慧和坚定。
  1. 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
  • 注释:孙策大笑说:“今天的事情,我要和你共同承担。”于是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回到江东接受军队,被任命为折冲中郎将。
  • 赏析:这句话表明了孙策对太史慈的重视和信任。
  1. 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
  • 注释:后来刘繇在豫章灭亡,他的部属大约有一万多人没有地方依附,孙策命令太史慈前往安抚他们。身边的人都担心说:“太史慈一定会向北离去不再返回。”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孙策对太史慈的信任和依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