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驻魏师。时琮群子绪、端亦并为将,因敌既住,乃进击之。淩军用退。时论功行赏。
以为功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休、承并为杂号将军,绪、端偏裨而已。寄父子益恨,共构会谭。谭坐徙交州,幽而发愤,着《新言》仁十篇。其《知难篇》盖以自悼伤也。
见流二年,年四十二,卒于交址.承字子直,嘉禾中与舅陆瑁俱以礼征。权赐丞相雍书曰:“贵孙子直,令问休休,至与相见,过于所闻,为君嘉之。”拜骑都尉,领羽林兵。后为吴郡西部都尉,与诸葛恪等共平山越,别得精兵八千人,还屯军章阬,拜昭义中郎将,入为侍中。芍陂之役,拜奋威将军,出领京下督。数年,与兄谭,张休等惧徙交州,年三十七卒。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是《三国志》中关于张辽、顾雍和诸葛诞三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其中涉及到他们在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及贡献。下面将逐一对诗句进行注释:
孙权:“遂驻魏师”表明孙权采取了军事行动以对抗北魏。
张辽:“时琼群子绪、端亦并为将”,张辽在与魏国军队对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评价为“功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顾雍:“休、承并为杂号将军”,顾雍作为辅助将军,参与了平定山越的战争,并得到了孙权的高度认可。
诸葛恪:“绪、端偏裨而已”,诸葛恪虽然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在顾雍和孙峻等人的领导下,其军事成就相对较小。
诸葛瑾:“见流二年”,诸葛瑾在孙权统治期间活跃于政治和经济领域,最终在年仅三十七岁时逝世。
诸葛恪:“拜奋威将军”,诸葛恪后来被封为奋威将军,这是对其军事才能的一种肯定。
孙权:“与兄谭,张休等惧徙交州”,孙权为了稳定内部局势,将部分兄弟迁徙至交州,这一举措可能是出于政治考虑。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瑾是琅邪阳都人,他的家族在江东地区有着较高的声誉。
张辽:“汉末避乱江东”,张辽在汉末战乱中选择避难江东,后成为孙权的重要将领。
顾雍:“值孙策卒”,顾雍见证了孙策的去世,这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还展现了各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这些人物事迹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