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权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耶?”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复,推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诗句释义
- 与权谈说谏喻:与孙权谈论并劝说他,向他解释和劝导。
- 未尝切愕:没有严厉或急躁地。
- 微见风彩:隐约表现出自己的风采。
- 粗陈指归:简要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或观点。
- 如有所合则舍而及他:如果有不相符的地方,就放弃这个话题转而谈论其他事情;
- 徐复托事造端:慢慢地开始提出问题,以此作为引导话题的开端。
- 以物类相求: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比较。
- 于是权意往往而释:于是孙权的想法逐渐被理解了。
- 吴郡太守朱治:孙权举荐的吴郡太守朱治。
- 难自诘让:难以自我辩解,感到羞愧。
- 瑾揣知其故:孙瑾猜到了朱治的原因。
- 不敢显陈:孙瑾没有直接说出来。
- 遂于权前为书:在孙权面前写信。
- 泛论物理:泛指讨论自然的道理或事物的本质。
- 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推测或想象。
- 毕,以呈权:写完信后就呈递给孙权。
- 权喜,笑曰:孙权很高兴,笑着说。
- 颜氏之德,使人加亲:颜回的德行让人亲近。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常被用来比喻有德行的人能让人亲近。
- 岂谓此耶?:难道是这个意思吗?表示惊讶或不解。
- 孤又怪校尉殷模:我奇怪校尉殷模犯了什么错。
- 罪至不测:罪行严重到无法预测的程度。
- 群下多为之言:下属们多次为他辩护。
- 权怒益甚:孙权因此更加愤怒。
- 与相反复:与他争论或反复强调。
- 推瑾默然:推举孙瑾沉默不语。
- 子瑜何独不言?:你为什么不提意见呢?“子瑜”是孙瑜的敬称,表明对孙瑾的信任和尊敬。
-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谦逊或回避。
- 谢过不暇:来不及道歉或感谢。
- 诚不敢有言:真的不敢说话。
- 特为君赦之:特意为你赦免了他。
译文
- 与孙权谈论并劝说他,向他解释和劝导。
- 没有严厉或急躁地。
- 隐约表现出自己的风采。
- 简要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或观点。
- 如果有什么符合的话,就放弃这个话题转而谈论其他事情;
- 慢慢地开始提出问题,以此作为引导话题的开端。
- 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比较。
- 于是就孙权的想法逐渐被理解了。
- 吴郡太守朱治:孙权举荐的吴郡太守朱治。
- 难以自我辩解,感到羞愧:难以自我辩解,感到羞愧。
- 孙瑾猜到了朱治的原因:孙瑾猜到了朱治的原因。
- 未直接说出来,而是在孙权面前写信。
- 泛论自然的道理或事物的本质,并据此推测或设想。
- 写完信后递交给孙权。
- 孙权很高兴,笑着对孙瑾说:“颜氏的品德让人亲近,难道是这个意思吗?”
- 孙权又觉得奇怪,认为校尉殷模犯了大错。
- 下属们多次为他辩护。
- 孙权因此更加愤怒。
- 与朱治争论或反复强调。
- 推举孙瑾沉默不语。
- 你为什么不提意见呢?
- 避免坐下,离开座位表示谦逊或回避。
- 来不及道歉或感谢。
- 真的不敢说话。
- 特意为你赦免了他。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孙瑾与孙权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故事。诗中展现了孙瑾的谦逊、智慧和对孙权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孙权的宽容和理解。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形式,展示了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